端午将至,你知道关于端午的一些习俗吗?
我们国家人们过“端午节”习俗,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传统了。
端午节主要习俗有,女儿回娘家,躲五,挂艾草挂菖蒲,挂钟馗像,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吃无毒饼,荡秋千,游百病,吃粽子等等。
其中,最普遍的活动就是插艾草、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等习俗。
插艾草
我国民间就一直流传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谚语,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五月是“毒五月”的说法。
艾草的叶、枝条含有挥发性芳香物质,产生的奇特芳香,能够驱蚊蝇、祛虫蚁,净化空气,有益健康。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主要习俗,主要活跃在我国南方地区,相传起源于纪念楚国诗人屈原。
1980年,我国把划龙舟列入国家体育比赛项目,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相传也是跟纪念屈原有关,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
佩香囊
端午节妇女儿童佩香囊,传说跟挂艾草一样,有驱邪避瘟的作用,也能用来点缀装饰美丽。
香囊内一般有朱砂,雄黄,香料等,外面用五彩丝布包裹,结成各种样式、花样好看的佩绳,美观大方,香气扑鼻,五彩缤纷,深受妇女、小孩子喜爱。
端午节文化的这些习俗,2006年被国家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是农村,关于过《端午节》的习俗还真不多,以前:由于农村人、大多数贫穷,过《端午节》保留的习俗:只有吃粽子,胸前挂荷包(也叫香囊),同时:把门口两侧的后边挂上两把艾薅,表示:夫妻之间和睦,(爱好)。
现在仍然保留从前习俗的前提下,到全国各地旅游景点,去旅旅游、逛逛超市、欣赏划龙舟,到处看看村庄的变化,现在的农村变化真大:到处花香四溢,蝴蝶起舞,月落清池鱼照镜,垂柳岸钓排成行,风吹花香迷人心,芳草点头迎客归。
新时代过《端午节》啥也不愁,想吃什么有什么,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吃的、赏的无奇不有,唯独:人情味少了:都一切望钱看:有钱有权的看不见小农民,有钱无权的相互扒结,心凉何曾在几时?亲情已去钱作怪;在找古人寻酒醉,只有月圆独举杯。
谢谢头条邀请。我们这里端午节有包粽子。炸油条,炸糖糕。炸菜角,煮茶鸡旦,咸鸭旦。还有煮刚下来的大蒜头。掂说吃了败毒。当然最关键的是挂艾草。据说挂艾草
:
/为了避蚊蝇。小孩子扎五色丝线。挂香袋:端午早上,太阳没出小孩子要拿雄黄:抹耳朵眼,说是端午过后,小虫子就从地下爬到地上怕钻小孩耳朵眼。
谢谢邀请,传统的习俗在我们这里都在淡化,端午节在南方还有一些浓浓的气氛,包粽子、划龙舟…。我们这里过去每逢端午节都要包粽子、大门上挂上艾草,艾草下面悬挂纸剪的葫芦,晚上在河里放荷灯…,现在已是象征性的买几只草粽子,大门上也只是孤零零的插上一些艾草而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昌人过端午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昌人过端午的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