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关中地区时有饥荒发生,跑洛阳讨饭吃?
这提问者完全没有一点地理知识吗?文中说黄河在陕西地区频繁发大水,造成饥荒?我看你说的是反话吧!黄河在陕西拐了一个“几”字弯,从陕北的黄土高原,由北向南流经晋陕大峡谷,绕开了关中地区,自古以来关中都是很少发生灾害的,最多是夏天偶尔会大旱。地理位置好,优越,这也是为啥古代辉煌的政权都在长安的原因之一,这里地势都是比较高的,黄河到潼关-三门峡-永济,这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黄河交界处,黄河往东流向要汇入大海,经过河南及山东部分地区。黄河从陕西下来,河南这里是地势很低的了,黄河水又带着从黄土高原冲刷下来的黄沙,到河南,成了地上悬河,自古就是黄泛区,年年遭灾,黄河决口发水灾,你去问问或查查资料,以前河南遭灾,发大水,河南这边人都是往陕西逃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前没有三门峡市,在三门峡修建了水库,三门峡这个地方也是以水库建市的,这才治理了新中国以前河南频繁发水灾的黄河水患问题!至于说的关中粮食问题,唐时长安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口上百万的城市,又是首都,光外国人都有十万。古时,生产力低下,亩产的粮食跟现代比不了,既然是首都,全国都是管辖范围,人多粮食不够,其他地区的粮食为什么不能往首都进贡?
乌克兰1932~1933年的饥荒真的是人为的吗?真实历史是什么样的?
乌克兰1932~1933年的饥荒真的是人为的吗?真实历史是什么样的?
乌克兰是著名的欧洲粮仓,1913年的粮食产量占全俄25%,粮食出口占全俄50%,套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乌克兰熟,天下足”。
在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苏联之后,乌克兰也实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乌克兰地区的生产方式得到了保护,乌克兰农村普遍实行个体经营,是否参加集体农庄全靠自愿,注重保护富农经济,注重尊重民族传统,社会稳定,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但随着斯大林掌权,国家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保证工业化的过程中有充足的粮食供应。1929年11月17日,苏共中央在斯大林的提议下通过全盘集体化的决议,开始搞起了集体农庄。
1930年苏共中央派出工作组,叫二万五千先进工人团,开始到乌克兰、高加索等地推行集体农庄,征集粮食,将所有人无论是贫下中农还是富农统统都编入到集体农庄,所有人的财产,包括粮食和牲畜全部交给集体农庄。
这就导致大量乌克兰人民为了减少上缴选择把牲畜全部宰杀,猪牛羊等牲畜在1933年比1927年相比减少了一大半。
并且为了保证集体化的进度,苏联还颁布了各种严峻的新法令,强迫乌克兰人参与集体农庄,禁止农民私自留下粮食。到1933年1月,有79万农民因此被判刑,其中4880人被处死。
另外,由于征收粮食,给乌克兰人和牲口留下的粮食并不多,这就导致许多牲畜没有足够的饲料度过秋冬季,一个农庄到开春时只能保存20%-30%的牲口,而且这些牲口饿的都干不了重活,又缺乏拖拉机,这就严重影响春耕。
而集体农庄的生产方式又极大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集体农庄经营不善,使得乌克兰地区的粮食产量连年降低。
还有就是粮食的运输、存储的问题,有大量粮食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变质腐败。
但苏联并未停止征收和出口粮食,而且出口粮食的量在1932-1933年间反而更多。为了征集足够多的粮食,苏联甚至直接派部队挨家挨户搜寻粮食,农民的粮食、种子被洗劫一空。
更糟糕的是,1932-1933年乌克兰遭遇大旱,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饥荒爆发了,人们吃完粮食开始吃树皮草根,开始吃猫狗,甚至是吃人肉。
而苏联当局又封锁边界严禁乌克兰人逃荒,将饥民赶回原籍,并将包括农具、牲畜、种子、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全部收归集体所有,并禁止农产品和商品买卖,并且继续征收粮食进行出口。
天灾加上人祸,最终导致了1932-1933年乌克兰大饥荒的爆发。由于缺乏准确数字,死于乌克兰大饥荒的人数只能进行估算,具体人数在250万到480万之间。
所以乌克兰就像是英国的爱尔兰,他会如此憎恨苏联包括俄国不是没有原因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饥荒事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饥荒事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