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统一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统一思想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中国人为什么会有大一统思想
  • 中国人为什么会有大一统思想

    中国这块土地,和欧洲等其它一些地方有很大不同,这些地方喜欢闹独立,各搞各的。就算本来是独立的国家,突然某个地区就会把民众召集起来,搞一次公投。如果大多数人同意,这个地区就从整个国家独立出去了。

    而中国却一直是崇尚大统一的。我们都喜欢大统一的朝代,就算是元朝清朝这种,很多汉人的“民族情结”太重,多有腹诽。但是,因为这两个朝代,算得上是历史上最大的两个大统一朝代,在这一点上,大家还是比较认可的。

    而中国却一直是崇尚大统一的。我们都喜欢大统一的朝代,就算是元朝清朝这种,很多汉人的“民族情结”太重,多有腹诽。但是,因为这两个朝代,算得上是历史上最大的两个大统一朝代,在这一点上,大家还是比较认可的。

    中国人为什么会有大一统思想 - 华夏历史

    (大统一的清朝版图)

    而且,中国古代如果出现了分裂,绝不会像欧洲那样相安无事,必然会战乱不断。为什么战乱不断?因为所有的诸侯都想打败别的诸侯,实现统一。你不去打也不行,你不打别人就会打他。因为在所有人心中,统一才是唯一的主题。为什么诸葛亮在“益州疲惫”的情况下,还依然坚持不断地北伐呢?有人觉得他这样做是穷兵黩武。其实不是。他不主动挑战别人,人家也会来挑战他。蜀地建立的割据政权,哪一次是长久了呢?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喜欢大统一呢?我觉得是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从地理上来看,中国是一个封闭的结构。西面是高山,北面是沼泽,东面是大海,南面是瘴疠,中间中原、江南、四川三足鼎立。这与欧洲的开放型(或者说商旅型)地理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的地里结构,让所有人都感觉,只有合在一起,才是完美的。“四海升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一个实现大统一的皇帝秦始皇)

    二是从政治结构来看,从秦汉开始,中国古代就是皇权社会。皇权社会也就是家天下的社会。皇权社会的思想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没有一块土地,没有一个人是可以独立出去的。皇权社会还有一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当时宋太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李煜和孟昶,都在他们的小天地里过得很舒心,写写诗,饮饮酒,国泰民安。但是宋太祖不许你这么舒服,一定要拿下来。所以你保不住。

    三是从心里结构来说,中国人是求全的。“委曲求全”是一个褒义词,意思就是牺牲小利益,服从大利益。你委屈一点没关系,只要求全了,就是好的。这种心理和家天下的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不但希望全,还希望大团圆,一个家叫四世同堂,一个国家就是江山一统。

    (实现大统一的战争)

    四是从历史结构来看。西周曾经实施过的分封制严重不成功。直接造成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战乱。也因此从秦汉开始,大统一的思想,就完全成型。此后两千多年,再也没有出现过西周那样的政体。

    统一是主题,这样的话,用在现在的海峡两岸,同样是适合的。

    首先必须明白:不是‘’中国人有大一统思想‘’;而是封建帝王需要大一统,是封建统治者皇帝梦的需要。封建割剧争夺天下的大一统的斗争,绝不是为天下苍生谋幸福。大一统的形成,就是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开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做了皇帝,开启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大伙儿看到这个问题肯定会说一些自认为正确的原因,不过我认为这都不是,尽管是也不是根源,而真正的根源在上古时代,源自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为什么这么说?这是有根据的,大伙儿可以一起想一想。

    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中说明了大一统的思想,而这彻底深深地影响了后世。

    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这个神话故事说明:

    天地是一个整体,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大一统。

    这点就影响了后世的哲学理论,后世大一统理论就从这儿来的。所谓的儒、道、墨、法等等,各派思想的背后都潜藏着大一统的身影!


    参考资料:

    盘古开天地—百度百科

    决定因素或许是文字的统一,造就了中国人对大一统的接受。粗略分析因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特性促使长江、黄河两流城文明高度发达。河道的四通八达也把江河两岸流域的文明连接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并使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在河道间得以传播,受各地区语言和文字不同的限制,造成各地区的文化思想无法统一。即使强者以战争手段占领弱者领地,也很难使二者文化思想完全融合,只会在反复的战争中相互争斗,不可调和。至秦统一中国,并统一文字,并以此为载体将最先进的思想、文明传播到各地,统一的文字促进律法、货币、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认知形成统一。其明显的社会生产优势逐渐被各地区所接受和认可,即此大一统模式开始形成。先进思想文明很快被各地区认同,社会生产力提高,此时完全大一统中国的时代来临。至于后来的战乱和分裂,其本质是在争夺大一统的权力的归属或谁该是大一统的强者,即使四分五裂时,大一统的思想在中国大地上也不曾被磨灭过。

    大一统思想从哲学角度来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辩证法认为,共性包含着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共性和个性是相互依存,而且相互转化的,就人类本身而言,全人类本身就是共性的体现,天下为公,因而一统思想本身无可厚非,其实一统思想这不只是中国人有,全人类就都有,例如东西方的:意识形态争斗,都:有一统的愿望,因而共性也是人性的本能,但是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共性的理解有点抽象,过分夸大共体`作用而降低甚至否认个体的作用,例如大河不涨小河不满的逻辑,这本身是违反自然法则的,事实上只有小河满才会大河涨因为小河是流向大河的,大河流向大海,大海通过太空作用影响气候变化回归大自然造福地球,造福全人类,但可以肯定大河的水绝不会直接倒流向小河,除非大河遭到严重阻塞,其实在实踐中愈是突出公共性就会愈是显示个性(个人英雄主义)个性的极端就是追求一统……另外,公共体系(如国家)的存在本身就包含有个体的存在,公共体系并不能否认个体和私有的存在,因为国家是由一个个自然个体组成的,没有个体就没有国家,没有私有哪来的公有,公共。国家,公共体系和个体,私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它本身也受人类生存这个大环境制约的因而抽象的一统或剥夺他人的一统是非正义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统一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统一思想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中国人为什么会有大一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