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睢宁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睢宁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你家乡最有趣的传统风俗习惯是什么样的
地处山区的家乡,最有趣的传统风俗习惯,是在不同节点燃放鞭炮。其中藏有深刻的含义。
年饭之时放鞭炮,
预示落幕接新年,
食上美味和佳肴,
喝出一年乐和福。
出夕节点放鞭炮,
噼里啪拉冲云霄,
炸走过去的忧伤
炸响新年的鸿运。
正月十五放鞭炮
驱离附近鬼和怪,
治好农田病虫害,
凑响新年丰收曲。
清明朝祖放鞭炮,
祖先知道亲人到,
送来敬仰和哀思,
九泉之下静安息。
如今放炮有规定,
风俗习惯少不了,
时势操作要明记,
不忘风俗不违规。
《辈分的故事》
我是北京土著,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姥姥家祖居在北京西郊颐和园至玉泉山之间的一个叫“后营”的村子里。
村里的老住户大概有二三十家都是祖居于此的老居民,也夹杂着几户农民。老住户们的谋生手段五花八门,各有名号。
记得有“上鞋”王家,拉骆驼吴家,吹鼓手崔家,轿子王家,“四合義”王家(御用厨子)等等都是在海淀区“三山五园”周边混事由的。
经年累月老邻居住在一村各有宅院,日子过的吃喝不愁有条不紊的也没啥特殊风俗,就是老北京的老传统,过年过节走亲访友挂对联贴门神什么的。不过有一个习惯叫我记忆犹新。虽是街坊走的很亲近但不知邻里间从什么时候起论起了辈分,我们家的“街坊辈”居然很低!平时姥姥领着我串门聊个天还凭空认了好多位“街坊老祖”就连早晚经常追着我屁股后头一块玩的小屁孩轮起来我也得叫他们“小姥爷儿”这常使处在青少年的我心中愤愤不平!我怎么这么倒霉。都说姥姥村舅舅甸,我怎么就掉进了
莫名其妙的孙子坑里!我经常踢那些“跟屁虫”小姥爷的屁股强迫他们叫我舅舅。以此发泄心中不满。
时光荏苒,告别儿时的村庄,伙伴好几十年了。往事还记得但村庄已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从人们的视野中远去了。
时光荏苒,告别儿时的村庄,伙伴好几十年了。往事还记得但村庄已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从人们的视野中远去了。
现在回想起家乡最有趣的传统风俗习惯,当属小时候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全村上下牵着牲畜去参加“出行”的活动。
也不知道这一风俗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的记忆当中,应该是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就成了全村上下过年的头等大事。也是我们小孩子最期盼的一件“大喜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大年初一一大早,我们兄弟几个就可以穿上妈妈给准备的,早就心仪已久“的确良”的新衣服。那甭提多么的神气!每个人都觉得,这真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
我们穿好新衣服,下面重要的事情也就开始了。兄弟几个拿出毛刷,把家里的一匹黑马和一头毛驴牵到院内,从头到脚,认认真真给它们刷毛直到干干净净。一看毛色锃亮,才肯罢手。让父亲检查认可以后,把红色的绸丝带,系在它们脖子的鬃毛和尾巴上面。现在回想起来,为什么大过年的还要给牲畜如此劳师动众,打扮一番?我的结论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是我们家分配到手的唯一财产。某种程度来看,有时候我觉得它们在家里的地位,甚至比我们哥几个还高。平日母亲对它们的操心呵护,也是做到了无微不至。
这一天全村老小都穿上新做的衣服,手里牵着打扮漂亮的自家牲畜,向村子某个宽广的场地集合。大伙都是又说又笑,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孩子们把各自的新衣服,做为向其他小孩炫耀的对象。等到全村人畜聚集齐全,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也就开始了。
每年的祭祀活动,铁定的都是有全村德高望重的九太爷主持举行。说起九太爷那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听父亲说他是我们当地有名的秀才。记忆当中应该八十有余,身材魁梧,一大把的胡须略显几分威武。
在广场中央摆放好祭祀用的糖果、花生、馒头,人们各自牵着自家牲畜,远远的围绕祭台中心站成一圈。开始有人把一大堆柴火点燃,九太爷跪拜在祭台前面,嘴里念念有词。具体说些什么也不太清楚,我只记得两句是“狼来封口,贼来迷路”。现在回想,大概就是期盼风调雨顺,全村百姓平安幸福之类的意思。对我们小孩来说,根本就不关心他说了些什么。我们只盼望着老太爷赶快读完祭文,就可以享受到被抛洒向西面八方的糖果。九太爷总会把美味的糖果,抛洒向我们小孩子众多的地方。然后有人把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和雷管,从不同方位点燃。在火炮的轰隆声中,各家将手中所牵牲畜放行,任它们自由奔向西面八方。
人们开始相互问好,说说笑笑。小孩子们组团去挨家挨户磕头拜年,直到把各家的糖果塞满衣兜,才高高兴兴结束了这一天的活动行程。
长大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原先的小村已经败落。加之国家退耕还林山村搬迁的政策,昔日的村落已经不复存在。也只有在梦中,偶尔还能回想起九太爷宣读祭文,小朋友们争抢糖果的场景,还有那牵马“出行”的少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睢宁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睢宁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