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韩城市历史文化名人名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韩城市历史文化名人名录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德惠出过什么名人?古代名将
  • 韩城的名人
  • 历史上有哪些吉姓名人
  • 万历十大才子
  • 陕西省韩城市出了几位壮元
  • 两汉时期历史文化名人有谁
  • 德惠出过什么名人?古代名将

    汉代韩城司马迁,隋朝华阴杨坚、唐朝下圭白居易中兴名将华州郭子仪、北宋名相寇准、清朝名相王鼎、当然还有爱国将军蒲城杨虎城、开国上将临渭张宗逊。就记了这几个!不全的大家补充!

    韩城的名人

    司马迁,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历史上有哪些吉姓名人

    近代史上的吉姓名人,这样印象深刻的就是来自于河南扶沟县的叔侄俩吉鸿昌和吉星文。

    这两位都是抗日名将,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1,吉鸿昌。

    1,吉鸿昌。

    韩城市历史文化名人名录表 - 华夏历史

    吉鸿昌是西北军的高级将领,同时也是我党党员,抗日英雄。他的事迹一度被写入了中小学语文课本。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第一件是吉鸿昌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租界,挂着“我是中国人”的牌子;第二件事是吉鸿昌在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名句。

    吉鸿昌早在1926年时,就担任了冯玉祥西北军的师长,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失势,吉鸿昌也退出军界。1932年,吉鸿昌加入共产党。1933年吉鸿昌和方振武组织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一度收复多伦,但在蒋介石中央军、晋绥军的夹击下崩溃,吉鸿昌在逃往租界过程中被特务抓获,最终被杀害。

    2,吉星文。

    1926年,20岁吉星文找到叔叔吉鸿昌要求当兵。当时吉鸿昌是西北军19师师长,把他介绍给了宋哲元当骑兵。不久后,吉星文就升为连长。

    1933年日军进犯长城,喜峰口成了全国瞩目的焦点。时任37师109旅219团营长的吉星文接到命令,带兵袭击敌后,凯旋后吉星文升为219团团长。

    1937年7月7日,日军诡称在军事演习时一士兵失踪,无理向中方要人,声称要到宛平县城搜查。面对日寇的威胁,率219团驻扎宛平的吉星文严词拒绝。日军随后炮轰宛平城,卢沟桥事变爆发。吉星文组织了1500人的大刀队,死守卢沟桥,打击了日军的气焰。此战后,吉星文升为旅长。

    后来,吉星文率领部队参加了徐州会战,先后晋升为37师师长,后任33军军长。

    退守台湾后,吉星文先后担任澎湖防卫副司令,金门防卫副司令。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驻守卢沟桥的时任29军219团团长吉星文的断然拒绝。是夜,日军炮轰卢沟桥守军。吉星文请示师长冯治安后,率部反击,打响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吉星文是河南扶沟人,祖籍陕西韩城,是爱国名将吉鸿昌的族侄,从小深受吉鸿昌爱国思想影响。1926年,由吉鸿昌介绍,吉星文从戎于宋哲元部。因作战英勇,被擢升为连长。1933年参加喜峰口长城抗战,时任营长的吉星文率部在王家、瓦房村一带,全歼村中日军,立下军功,晋升219团团长。

    1936年5月,吉星文进入南京中央军校高级班学习,于次年5月毕业,率团驻守卢沟桥。

    1937年7月7日夜,吉星文率卢沟桥守军奋起还击日军。日军残杀卢沟桥我执勤士兵,占领桥头堡。吉星文沉着应战,组织了150人的敢死队,誓死夺回了桥头堡。他在给时任军政部长何应钦的信中表示“抱定牺牲到底之决心,荷枪实弹,以待与卢城共存亡,绝不以寸土让人”。吉星文率团坚守卢沟桥,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成为全民抗战英雄。26日,吉星文奉命移防,卢沟桥防务交由地方保安部队负责。219团撤离后,卢沟桥随即失守。

    事变不久,吉星文晋升109旅旅长。次年5月,开赴安徽宿县。在赵家集战役中,阻击日军第9师团,牵制了日军兵力,使敌纠缠于此,不能前进,策应徐州战场10万大军安全转移。此后,吉星文参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等,因军功升至37师师长。

    常德会战打响后,吉星文率37师抵达当阳东关,炮轰敌营。后亲率师一部,迂回敌后,奇袭当阳,包抄日军39师团司令部,击毙日军百余人,并击毙大佐一名,火烧日军仓库,切断日军通讯设施。

    抗战胜利后,吉星文任77师少将旅长。1947年10月进入南京陆大学习,毕业后率部进攻山东沂蒙山地区。在淮海战役中,吉星文作战负伤,1949年去台。

    去台后,吉星文任第50军军官战斗团团长、“澎湖防卫部队”副司令长官等职,1957年晋升中将,任“金门防卫部队”副司令长官,顶头上司为胡琏。在金门炮战中,吉星文遭炮击致重伤,术后感染身亡。身后被追授陆军二级上将。

    万历十大才子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十才子”齐名的重要原因是,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他们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升平、吟咏山水和称道隐逸成为基本主题;擅长写送别诗和隐居的诗歌。诗歌艺术上: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

    陕西省韩城市出了几位壮元

    陕西省韩城市曾经出过众多文武英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壮元”。所谓“壮元”是指训练有素、身材魁梧、力大无比的年轻男子,也被称作“壮士”或“壮丁”。历史上,陕西省韩城市所出的壮元多达3000人以上,其中最为著名的三位是:自号“挟天子令诸侯”、在朝多次拜相的李寿祥;以二郎神拳著称,曾多次夺冠的王金锁;在抗日战争中表现突出、被誉为“飞鸡”英雄的冯铁军。这些壮元的传说,成为了韩城市新的文化符号,为后代传颂了韩城文化之魂。

    两个。

    一个是金代状元郝鼎臣,一个是清朝状元王杰。

    郝鼎臣: 郝鼎臣,金代状元,字巨卿,号北山,韩城北原干谷里人。 少年时学习明敏,文章出众。 金泰和八年(1208)夺魁中状元,一时成为风流人物。 哀宗正大六年(1229)十二月蒙古军占领韩城后,由汴京(今开封)回乡。后京兆府学设贡院,选考官,被选为陕西行中书省参议,兼管京兆儒学和本行省学务。郝鼎臣性敏识博,文重当时,后半生专心从事教育,受业于门下者有名士。

    王杰,字伟人,号惺国,陕西韩城人,清朝陕西第一位状元。初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史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

    王杰在朝身担要职十余年,为官清正,敢于直言。是当时统治集团中一名难得的廉洁之士,特别是在与奸贪之臣和珅的斗争中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经常与和珅在朝中争得面红耳赤。嘉庆帝即位后,宣布了和珅二十大罪状,王杰参与了和珅一案的审理,查明了和珅贪污纳贿的种种罪状。清政府年税收银七千余万两,而和珅家产折银竟达八亿余两,相当于朝廷十余年税收的总合。案毕嘉庆帝责令和珅自杀,并抄没其家产。当时传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可见影响和震动之大,在反对和珅的斗争中王杰起了重要作用。

    韩城市从古到今出了一位状元王杰。

    王杰,陕西韩城人,是清朝开国以来第一位陕西籍状元,名臣,有清一代陕西第一名臣。初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在乾隆五十二年入阁为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嘉庆五年继和珅后为内阁首辅,两朝为官四十余年。他生性刚直,清正廉洁廉明,一身正气,王杰辞京还乡之日,嘉庆皇帝赐给他一把乾隆御用玉鸠手杖和御制诗两首,以表器身。

    两汉时期历史文化名人有谁

    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华佗、张仲景、班固、张衡、许慎、蔡伦、司马迁、董仲舒等等。两汉时期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也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其中属于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两汉时期即汉朝时期(前202-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其中东汉是西汉的继续,东汉建立意味着“汉德”复兴。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

    有刘彻、霍去病、张衡、司马迁、张良等。

    1、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2、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3、刘彻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4、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5、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1、张道陵

    道教的创始人,也是道教第一代天师,被道教尊奉为太师,其子张衡为二代天师,道教称嗣师,张鲁为三代天师,道教称是师。 这一时期不但有天师张家传人,也涌现出了太平道的创始人张角,以及魏伯阳、马明生等重要道教传人。

    2、茅盈

    西汉咸阳人,字叔申。《茅山志》、《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传》记其少时修道于恒山,有异操,后隐于句曲山。 茅盈修炼服气、辟谷术,并以医术救治世人。

    3、魏伯阳

    东汉时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名翱、号伯阳,又号称牙子。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序》记载,出身望族,喜修炼丹术道法。 魏伯阳撰《周易参同契》、《五相类》,杂揉《易》学、黄老之说。

    4、张衡

    道教第二代天师,字灵真,汉永寿二年袭教。《三国志张鲁本传》称:“陵死,子衡行其道。”衡少博学,隐居不仕,有大名于天下。精修至道,不与世接。

    5、张角

    东汉末太平道的创立者。巨鹿,今河北平乡人。奉黄老道和《太平经》,以符水咒法为人疗病。 熹平年间,张角创立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

    6、马明生

    东汉时齐国临淄,今属山东人。称作马鸣生,本姓和,字君贤。《马明生真人传》、《诗纪外集》载其少时为县吏,捕贼受伤,遇太真王夫人,用仙药治愈,乃弃职随夫人执役。

    两汉时期的历史名人:

    1.

    西汉时期东方朔,东方朔其实不姓东方,他的本姓是张,又叫张曼倩,是如今的山东人,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谋略家。

    2.

    两汉时期的道教人物,张道陵,道教的创始人,也是道教第一代天师,被道教尊奉为太师,其子张衡为二代天师,道教称嗣师,张鲁为三代天师...

    3.

    茅盈,西汉咸阳人,字叔申。《茅山志》、《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传》记其少时修道于恒山...

    4.

    魏伯阳,东汉时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名翱、号伯阳,又号称牙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韩城市历史文化名人名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韩城市历史文化名人名录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韩城市历史文化名人名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