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福鼎秦屿元宵节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福鼎秦屿元宵节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春节,你们哪里都有什么习俗?来看哪里的,最有趣
  • 春节,你们哪里都有什么习俗?来看哪里的,最有趣

    我的家乡黄冈这边过年贴对联,年三十下午家家户户开始贴对联,红纸黑字或者金字的对联一贴,年味马上浓郁起来,一片喜庆。当然除夕夜的压岁钱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多的家庭更是热闹。正月里开始拜年,走亲访友,鞭炮声不绝。初九初十左右开始舞龙灯,家家户户出钱出力,提锣打鼓,老人小孩很多人,甚是热闹。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十五夜晚,以前会放蜡烛在灯笼里面现在放手电筒,走家串户,那晚烟花不停,把夜空照的绚烂多彩,人月两相圆。你们那里呢?

    福鼎秦屿哪里好玩 - 华夏历史

    春节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有意思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失去了过年的乐趣,但是回忆起小时候的年,依旧那么令人向往。

    小时候最有意思的活动要数放炮了,我小时候不但放炮,我在上小学的时候还做过几个炮仗,效果很不错,震天雷。费了半天劲做了两三个放在抽屉里,天天拿出来看,一天看个几遍,我妈那时候老说我你小心走火炸了,吓得我赶紧轻轻地放回抽屉里。直到除夕之夜大年三十点燃,快跑,巨响,那种刺激的感觉后来再也找不到了,放买的炮和自己做的炮感觉差太多。

    而且,年前买的炮都要分好拨,哪些是三十放的,哪些是初一早晨放的,哪些是破五放的,哪些又是十五放的,一般来说,所有的炮到了十五都是要放完的,因为年后家里不可能留炮了。窜天猴、二踢脚、鞭、花应有尽有,小时候放炮真是其乐无穷,直到前两年,我渐渐没有了放炮的意愿,就一个也不买了,现在过年也就不放炮了。

    小时候过年除了放炮,还有压岁钱,关于这个压岁钱我在先前有过文章介绍过,各位朋友们可以翻看查阅之前的文章。

    对于小孩儿们来说,盼着过年是因为过年能放假,有压岁钱,可以放炮,对于主妇而言,过年给一大家子做一大桌子菜是最美的事了,其中饺子是必不可少。就一个吃饺子就能出来很多花样,先不说陷,就说这皮就变换花样好几个颜色,白的、红的、绿的,打开你的食欲,为了给让吃饺子的过程增添一些乐趣,煮妇们会在饺子里包进去各种新鲜东西,过去是包钢镚,谁能吃着钢镚就能有好运气,但是出现过卡住嗓子的案例,这个钢镚渐渐退出了人们的饭桌,我家今年聚会饺子里包的是杏仁,别说,我姑父和大哥吃到了,希望他们一年哪哪都好,顺顺利利~

    过年怎能少了贴对联,我们家一般在三十早晨贴对联,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福字一贴,年味儿就出来了。一家人热热闹闹吃顿年夜饭,看看春晚,欢欢喜喜过年了。

    春节是中国人传统的习俗,包含着中国的文化传统,也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了我们对于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那里过年都有什么有意思的事呢?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都说十里地不同风俗,这话一点也不假。就春节这几天,我们村儿和邻庄就有点儿不同——

    首先,三十晚上吃完饭,亲门近枝儿老少一起“走家堂”。进院儿“领队”吆喝提醒,院主人(守谱的人)起身相迎。同来者一起于贡案前烧纸,随后向家谱一同磕头。意示告诉“爷爷奶奶”后人们过年来问好了。这一次“拉练”扣头,不分大小辈儿,只要是同姓同祖,都互相“拜”到。

    我们这儿守岁,通常是走完“家堂”回来,一家人喝着茶水儿,磕着瓜子儿。看着春晚,熬散了场,在交“子”时,放一通“爆仗”后就睡了。

    大年初一凌晨四点多就起身点火(这把火必须得男主人烧)下饺子。吃饺子前先给爷爷奶奶及长辈拜早年,接着老人们也准备好了红包——

    压岁钱。吃罢饺子,就是走街串巷,登门入户大拜年了。初二这一天有意思,我们及邻庄这天“送祖上坟”。回来再往近几年有去世的至亲家上坟,拜年。决不能串门儿连拜。人家都忌讳这一天来客。十里外这一天新女婿上门拜年,竟是绝好的日子。真得“入乡随俗”啊。否则会闹出“尴尬”来!

    我是青田人,我们那里习俗是 ,快过年了家家打扫卫生,准备好年货,过年那天 信佛的人,要拿上供品去寺庙烧香拜佛的,旁边的寺庙都要去的,再回来做 ,祭祀祖先活动,摆上各种菜,许愿让祖先保佑我们身体健康 发财之类的好话,

    要到12点之后才能睡觉的,我们那里睡年 ,还有打烟火,打炮仗之类的事情

    我的家乡贵州安顺,有许多特色习俗。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屯堡人抬菩萨。贵州也许被国人认为是偏远蛮荒之地。我的家乡贵州安顺好比今天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六百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的一旨号令,改变了数十万人的命运。三十万军队从南京出发,直扑云南曲靖。这是一场被史学家称为太祖平滇的战争。令这三十万人想不到的是,他们永远离开了自己可爱的家乡,与天堂媲美的江南地区。就连他们的亲属家眷,也要随军远赴大西南。在当时交通条件极不发达的条件下,安徽军属把一樽神像从老家千里迢迢背到了贵州安顺。并且在驻地建起了庙堂。专门供奉这樽神像。时间一晃六百多年过去了。三十万将士后人成贵州安顺的永久居民。而那樽神像却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也就是今天的屯堡人抬菩萨。

    抬菩萨也叫抬汪公,汪公原名汪华,是隋唐年间安徽赦州的地方官吏,后因爱民如子。辅佐唐朝建立基业。被封为护国公,被屯堡人尊为汪公爷爷。每年正月十七、十八、十九屯堡人都要举行盛况空前的抬汪公仪式,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抬汪公仪式在贵州安顺已经流传了六百多个春秋。今天的抬汪公仪式不是当地人简单的祭祀活动,它是走向世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屯堡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体体现。

    有关内容最近几天本人有视频奉上,敬请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福鼎秦屿元宵节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福鼎秦屿元宵节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福鼎秦屿哪里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