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黑龙江农村的丧葬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黑龙江农村的丧葬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黑龙江土葬风俗
  • 黑龙江省农村五保户供养实施细则
  • 黑龙江土葬风俗

    建国前本地居民对丧葬很重视,临死时,往往是家人为其淋浴,理发,更换衣服(称为寿衣:里面棉袄棉裤,外着黑色丧服),一般寿衣是五至七件,不钉扣(避“扣”字音讳),不码边,寿衣质地穷富有别。病人要咽气的时候,将之抬至停尸的拍子上,不使死在炕上。咽气时含压口钱(铜钱),压口钱露出嘴外一半。男者死时脚穿白底皂鞋,女者死时脚穿“莲花鞋”。脸蒙黑布,脚绊红绳,手拿面制的打狗干粮、打狗棒。入殓时,富人家在棺内四周糊好绸缎,贫者则糊之以粗布或白纸。

    人死后,家人要请阴阳先生看凶吉,凡入殓、起灵、破土、安葬都需择吉日吉时,以求子孙平安,家庭无恙。入殓后依次应开光(把安放死者之棺木盖打开,家人亲属看其最后一面并为死人洗脸),躲殃(迷信说法为死者最后一口气能酿灾祸,谓之殃,人碰上必有灾,必须由阴阳先生亲自察看,设法使之落到无害之处)孝子指路,点引路灯,烧魂车,写路引,举引魂幡,挂岁头纸(岁头纸的张数与亡人年龄相同,外加天地各一张)男者死后岁头纸挂门左,女者死后挂门右,子女和亲属穿白孝衫,头戴孝帽系白带子,直系儿孙披麻带孝,鞋蒙白布,重孙孝帽顶端系红布角。

    与此同时,丧家还需搭灵棚,奏哀乐,灵柩前点灯、焚纸、烧香,子女亲人一日三报庙、送浆水,男前女后排队至土地庙前焚香烧纸叩头,回来哭之至灵前。亲友探丧以钱、纸箔或纸人纸马纸牛等扎彩为礼,也有送帐联或祭品等。如祭品有猪、羊、海纸银锞供果各若干,每二人举一桌,游街,鼓乐为之前导,送祭者随行至丧家供灵,丧家给祭者白布三、四尺佩于身上。

    亡人入殓后,用衣物塞住尸体不动,三日或七日起灵下葬。起灵前一日为死者脱魂指路,送盘缠、烧扎彩,男死烧匹纸马,女死烧头纸牛,晚上辞灵,第二天择吉时,选墓地破土下葬。富贵人家择墓地,贫者无墓地只得埋入乱葬岗子(公共墓地) 。出灵时用三十二杠抬棺木或用车拉,灵前孝子摔丧盆,手挚一引魂幡走几步回身叩三个头、直至墓地。

    子女和亲友随后哭送,一路撒纸钱,择吉时安葬,灵柩前点万年灯,放死者女婿编织的五谷粮囤和装水罐子。其墓用土堆起,丧家跪拜后,将孝服脱下,从坟上掷过携之而返。对探丧者和送祭者主人要设席留宴。死者葬后三天,家人到墓地园坟添土、“上祭” ,叩头焚香、烧纸。子女素装打扮,未嫁小女扎白头绳,七日烧头期。以后每隔七天烧一期,直至五期或七期为止。百日时,上坟焚香烧纸谓“烧百日” 。一年一祭,三周年大祭为止。

    黑龙江省农村五保户供养实施细则

    、集中供养

    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供养服务。

    2、分散供养

    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提供照料,也可以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有关供养服务。

    供养内容

    1、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2、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3、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4、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5、办理丧葬事宜;

    6、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

    7、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供养标准

    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3660元/人/年;分散供养标准2570元/人/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黑龙江农村的丧葬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黑龙江农村的丧葬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黑龙江土葬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