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各名族的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国各名族的过年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少数民族过年是什么时候

少数民族过年是什么时候

苗族新年没有固定的日期,一般是在农历十月的“卯”(兔)日。苗族新年是少数民族苗族的传统节日,有时是几个村寨一起联合过节,有时排好次序轮流过,往往要持续一个多月。苗族的过年习俗:二十五腊月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打扫屋,二十七泡糯米,二十八打耙耙,二十九种种有,三十夜慢慢撤。

苗族新年是几月几号 苗族新年是什么时候

  苗族新年的节前,家家准备酒、肉、鱼和其它食品,人人都要准备新衣服。节日期间,各种活动极为丰富。主要活动有斗牛、赛马、跳芦笙、游方等。第一天就把牛喂饱,装饰好,牵到斗牛场。各村寨都有传统的斗牛场,四周的山坡是天然看台。斗牛时,满怀兴趣观看的人常常有五六千。

苗族新年是几月几号 苗族新年是什么时候

  苗族的“过大年”是从“交牲”开始的,“交牲”热闹、复杂而又神圣,由巴代(苗族祭师)主持。巴代率众弟子着装在锣鼓和鞭炮声中将活猪、羊、鸡、鸭、鱼等牲灵抬起,村民穿着节日的盛装,从自家出来跟着渐行渐长的队伍,走巷穿寨,最后到达活动场地的法坛前。

苗族新年是几月几号 苗族新年是什么时候

  巴代举行祭送祖先和祖师等仪式后,在“咚,咚咚哐”的锣鼓声中便拉开了“过大年”的序幕。年饭已煮好,年菜已做成,巴代要厨子把已装好的24碗菜和村民吃的饭菜备好,取出好酒,敬送祖先,祈求保佑全寨村民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藏族特色

藏族人民过年,是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藏历和汉族农历相近。藏历年一般是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内来临的。在除夕前一天,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掉,让那些脏东西跟着太阳落山而除掉,以示辞旧迎新,盼望人丁兴旺,万物生长。

  

彝族特色

彝族称过年为“库史”。“库”是年或岁之意。“史”即是“新”。彝族一年一度的年节是在农历十月底,有的地方是把过年日固定在农历十月三十日为除夕之日,冬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始。

壮族特色

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

布依族特色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

满族特色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

侗族特色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

白族特色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

土家族特色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

傣族特色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

黎族特色

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

僳僳族特色

僳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

拉祜族特色

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

达斡尔族特色

居住在东北嫩江两岸的达斡尔族,农历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妆打扮,先向长辈请安、敬酒、行礼,然后逐户拜年,每家都准备有蒸糕,拜年的人一进门就抢吃蒸糕,据说吃了之后,生产和生活都能“年年高”。

仫佬族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几十人、几百人,乃至几千人聚会在山坡上或赛场里唱山歌,尽情歌唱劳动、生活和爱情。

独龙族

唯一的节日就是先在冬腊月的“卡雀哇”节。最隆重的仪式是牛祭天。

鄂伦春族

在东北的鄂伦春同胞,春节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辈份大小斟酒,幼者给长者叩头,平辈则互相请安,初二、初三进行赛马。

赫哲族

春节,赫哲语为“佛额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

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时间一样过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各名族的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各名族的过年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中国各名族的过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