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秋节上午有哪些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秋节上午有哪些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中秋节拜节习俗
  • 中秋节拜节习俗

    中秋节,又称拜月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及世界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

    1.1、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1.2、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1.3、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1.4、玩花灯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2、什么是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3、中秋节有什么饮食习俗

    3.1、月饼

    中秋赏月吃月饼也是不可缺少,特别是吃月饼。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唐和五代时赏月的食品只见有“玩月羹”等。

    3.2、秋宴

    最早在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里,以宫廷最为精雅。到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据现有记载,吃月饼的习俗最早源于唐代,唐僖宗在中秋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星科进士们。

    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期制作方法也更加节精致 ,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寄托着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思念亲人之情,在这一天他们祈盼花好月圆,家人能够幸福相伴。就是这样历史悠久的节日,所以东南亚诸国的中秋节也都多多少少受此影响。在2006年代时候,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后,中国的中秋节也有了3天的法定节假日!在中国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秋节上午有哪些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秋节上午有哪些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中秋节拜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