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黑龙江历史名人事迹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黑龙江历史名人事迹故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满族的英雄有哪些英雄事迹

伍连德,字星联。

1910年10月,中国东北发生鼠疫。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首发鼠疫,11月8日即传至北满中心哈尔滨。之后疫情如江河决堤般蔓延开来,患病较重者,往往全家毙命。清政府指派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使得险些成为死城的哈尔滨得以保全。韩光第,字斗瞻,1897年生于双城堡。东北军少将师长,1929年因中东路事件与俄军激战5个月,以身殉国。次年在双城举行国葬,追认为上将。蒋介石为之题词“为国捐躯”;张学良题词“气壮山河”。赵毅,字希坚,九一八事变后为东北军22旅旅长,在双城堡火车站两次伏击日寇,歼敌数百名,打响哈尔滨保卫战第一枪。关耀洲,字明郎,双城人,“人民自卫军”总司令。双城堡阻击战后被日寇杀害,世称“断头将军”。

哈尔滨有哪些著名的作家

哈尔滨著名的作家在绝对数量上不如南方大城市多,因为哈尔滨本身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城市,现在的主城区甚至年轻到没有过修城墙的历史,可想而知哈尔滨在古代没有什么知名作家可言。但是哈尔滨从兴建之日起就以近代大都市的形态出现在中国的舞台上,并且在仅有的一百年短暂的历史中爆发出了足够灿烂的火花。无论是被日俄殖民的独特发展经历,还是在中苏关系较好的计划经济时代的重点建设,都使得哈尔滨一度成为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红色年代的经济总量十大城市之一。哈尔滨城市牛气的时候,各行各业在国内都具有相当的响影力和导向作用,在文坛上能发出声音的也并不算少。总体上,近现代的哈尔滨作家群体的地位在国内基本和这座东北名城在全国的地位相匹配。下面我简单描述一下哈尔滨建城以来最著名的几位作家的情况。

先看民国时代的哈尔滨,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女作家当属萧红,她在《呼兰河传》中描述的哈尔滨呼兰区的火烧云的精彩片断,一直是中国当代小学生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必读课文。她的小说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名篇,其人被尊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文学地位算是相当高了。她短暂的人生也被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拍成了电影《黄金时代》,由一线大牌明星汤唯饰演,她的才情,她的故事都让人唏嘘和感慨。

黑龙江历史名人和事件 - 华夏历史

为了纪念这位人生叛逆的奇情才女,哈尔滨还有一座萧红中学。

再来看哈尔滨出生的知名男作家,最著名当属李敖,他1935年出生在哈尔滨,虽然2岁就离开了出生地,但其在自传中不忘本,还是承认自己是哈尔滨人。李敖后来进入北大学习,1949年去了台湾,代表作有《传统下的独白》、《北京法源寺》等,其中《北京法源寺》一度号称要冲击诺贝尔文学奖,可惜未果。李敖的杂文仗义直言,很受两岸读者推崇。

新中国成立以后,哈尔滨在文坛上的明星人物主要有梁晓声、孔庆东等。先看成名稍早的梁晓声,他是中国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七十年代高中毕业的他,遇上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7年的知青岁月让他成为了第一批成名的知青作家,其佳作有《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一个红卫兵的自白》等 。

再说孔庆东,从哈尔滨第三中学读到北大,号称北大醉侠,其人不可貌相,虽然他直爽的性格很容易得罪人,但也算文坛上的成名人物,现在在北大中文系任教。代表作有《空山疯语》、《黑色的孤独》等。

接下来不得不提的是哈尔滨的作协主席阿成,这位算是最接地气的当代哈尔滨知名作家了。很多人成长之后都会远离故土直奔北上广深或海外发展,比如上面提到的萧红死在香港,李敖去了台湾,梁晓声和孔庆东在北京任教。但阿成不是,他出生于哈尔滨的县级市尚志市,但他成名后人依然一直留在哈尔滨,其作品充满了浓郁的黑龙江乡土气息,代表作有《哈尔滨人》、《胡地风流》等 ,其文字非常打动人心,比如“大庆的区与区之间,就像天上的星星与星星之间”,黑土地的气味扑面而来,让黑龙江的家乡人真心喜欢。

最后还要提的一位哈尔滨作家是陈屿,可能在大众中的知名度没有以上几位高,但是他的代表作《夜幕下的哈尔滨》在全国有相当大的影响,反复改编拍摄成电视剧,对哈尔滨的知名度有极大贡献。陈屿出生在哈尔滨巴彦县,他的名作《夜幕下的哈尔滨》讲的是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哈尔滨市的地下工作者们和日本人斗智斗勇的故事,拍出的电视剧在八十年代风靡一时。“夜幕下的哈尔滨”也因此成为城市爱好者们形容哈尔滨美丽夜景的常用语。

除了上述几位最为人们熟知的著名哈尔滨作家外,在文坛上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还大有人在。哈尔滨,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一个有大量故事的城市,自然不会缺乏风云作家。如果你喜欢哈尔滨,热爱哈尔滨的城市文化,欢迎关注我,咱们还可以继续一起不断深入探讨哦^_^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黑龙江历史名人事迹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黑龙江历史名人事迹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黑龙江历史名人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