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清明节习俗该不该烧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清明节习俗该不该烧纸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清明,还要不要烧纸钱

我们这边呢,在过去清明节都会烧很多纸钱还有什么房子车子等等

但是现在不像以前那样了,都改为种树和送鲜花了

个人觉得,从孝心来讲,在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多给些照顾关怀,有时间多陪陪他们

胜过去世后烧成千上万的纸钱

再从社会角度来说,提昌环保,保护树林同时保护自身及他人安全

在野外用火最容易导致火灾,前几天那离我们而去的30位消防战士,相信大家都知道吧

要杜绝火灾,保护大家的安全,那么从杜绝烧纸钱这些极易纵火的小事做起

谈必要恐怕不一定,只能说是多年的习俗,是一种耳熟能详的纪念形式。今后应该提倡文明祭扫,既环保又经济又安全。首先媒体與论要造势,相关部门还要跟上,出台一些规章,奖罚分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祭拜形式会有所改变。当然,从源头上抓起是重要方面

烧纸钱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习俗,一下子制止不烧恐怕是很难做到的,但又必须遵守国家安全法规,这种矛盾的存在究竟怎样调解才比较合适呢?我们可以试尝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我们要端正态度,去清晰地认识到人死一切皆无,心灵的告慰无非是安慰活着的人,失去的人即使你送给他金山银山他也不会对你表示什么。不管你摆弄多么复杂的形式他们也不会有一丝感念。所以,我们可以用任何的方式去纪念故人,不必局限于带有危险性的烧纸钱。多少过去的旧传统习俗都打碎了遗忘了,何必死守着这样的钱纸钱纪念形式。我们可以到坟墓前默哀,可以摆放些其他的纪念品,也可以去表示一些感言,怀念已故亲人,等等。

倘若,有些人真的执意要坚持烧纸钱,那就在很小的范围内点燃,注意好周边的易燃物品和风力风向,严格控制火势蔓延。切记不能放任自流,因为,这类教训实在太多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注意安全!注意安全!注意安全!


为什么清明节要去扫墓,平常不能去扫墓吗 - 华夏历史

清明时节雨纷纷,还伴着小风,建议最好不要烧纸钱,纸钱烧的是明火,容易引起火灾,这次的凉山州森林大火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30名90後消防英雄失联,27名已证实遇难殉国,他们是一条条年轻的生命,他们乜有家,有父母有妻子有孩子,如果没有这场大火,今天他们乜应该是带着家人给祖先扫墓祭祖,可无情的大火剥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在这里呼吁大家,清明烧纸钱祭祖本是对祖先的尊敬,是孝道,千万不能演变成一场灾难,一点火星都可能引起巨大的火灾,文明祭祖,才是孝!

为什么清明节要去扫墓,平常不能去扫墓吗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来历传说有几个版本,其中最广为流传的版本,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得知割肉救自己的介子推去世后,为了感恩介子推,在其去世之地进行祭祀,并宣告天下以纪念介子推,后来就逐渐形成了一种习俗,即清明节(当时称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时间是在每年春分后的第15天,即4月5日左右。

很多人会有疑问,古人为什么会把清明节安排在4月份呢?

我认为,应该是古时候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原因所决定的,即农忙的原因战争的原因。

农忙的原因:

历史上记载最早的清明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众所周知,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起源于“天下至中的原野”,即中原,是指的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势力范围就是中原。

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农业生产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作为生产者的百姓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军队兵源和粮食的来源,统治阶层非常的重视农业生产,逐渐形成了以农为本的政策制度,标志着是我国重农思想成型。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作物主要为粟米、高粱和小麦,这些农作物的春种时间是每年的2、3月份,秋种是在5、6月份,紧跟着从7月份到10月份,是百姓们收获粮食的季节。在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季,唯有4月份会有些空闲时间,因而把踏青插柳、扫墓祭祖的时间安排在4月份是在当时是最为合理的。

战争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既是我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也是我国历史上纷争战乱、诸国称雄的年代。

由于受到诸多自然条件的限制,古时的战争基本上都会安排在秋季

其一天气原因:秋季秋高气爽,雨水变少,各地之间的温差相对变小,没有了夏季的炎热和冬季的寒冷,可以有效的防护士兵中暑或冻伤,降低兵员损失;其二兵源的原因:秋收后,整个秋季中后期到冬季中期,都是农闲时间,百姓们有了较长的空闲时间,军队就有稳定的兵源;其三粮草的原因,秋收后国家有了充足的粮草储备,战马也是长得膘肥体壮的时候,对战争有利,还可以在打入敌国时,很方便的从敌国地方上抢得粮食草料等战略物资,减少己方的消耗。

总得来说,一年四季12个月中,人们也就在4月份有些空余时间。由于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平静安宁的时间对于百姓来说太过短暂,因而人们把寒食节,上巳节,踏青插柳,扫墓祭祖等和在一起,在4月份里一并完成,逐渐形成了清明节。其实,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更何况安排一次丰盛的祭祀用品对于一般百姓来说是件相当奢侈的事情,不可能常常为之。

而对于生活在如今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准备一次丰盛的祭祖用品不过是小意思,而且时间也相对的轻松宽裕,只要有心,随时都可以去祭奠祖先,只不过少有人能有心坚持罢了。

纯属个人观点,请多多指正。

一般去上林墓地不能随便去,不能随便选哪一天,要凑一个查口,都要有个说法,随便去对活着的人不好。一般去林墓地的原因,如春节,清明,七月十五中元节,农历十月一,亲人去世周年,亲人的生日等去烧纸,祭拜。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之所以在清明节烧纸跟古代帝王在清明节祭祖有关系,老百姓也纷纷模仿。又说清明节,中元节,十月一是鬼神们的节日,这几天给他们送钱正好他们能收到。

清明节正好是春天,可立碑,栽树,筑坟,清理一下坟上的杂草,打扫一下墓碑上的灰尘,也是对已故亲人的一种思念。

如果墓地太远,不方便回去,可在清明节前三天或后四天在夜间十字路口烧些纸钱,画个圈,圈口对着墓地的方向,向亲人说一下让他们收好钱。

现在流行绿色祭祀,可用鲜花,网络。国家又把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路上车多人多,可避开高峰期,提前或错后都可(前三后四)。也可遥烧。到亲人生日,忌日再去坟墓上坟也可。

此题问得不够严谨,除了清明节,平常当然可以去扫墓,而清明节扫墓只是作为中国的传统习俗罢了!

清明节”的名字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后面。“清明”二字其实是有一定的文化蕴含,“清明”寓意着冬天已过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充满着生机。

清明节大约起源于西周,至今约有2千多年的历史。它最开始是皇帝氏族用来祭祀先帝的活动,后来渐渐地被民间广泛流传,也就有了今天祭祀逝去亲人的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表达对春的一种敬畏之情。

为什么中国人会随时去祭祀呢?我个人觉得有两点根据。

根据一:百善孝为先

中国是一个儒家文化源远流传的国家,其中“孝”便是儒学的体现之一。古代有很多孝感动天的故事,例如卧冰求鲤、弃官寻母、埋儿奉母……当然有的故事在如今看来是属于愚孝。“孝”跟祭祀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大着呢!除了清明节外,逝去的亲人是不是还有自己的生日呢?作为在世子女的我们难道就不用祭祀一下养育我们已离去多年的父母吗?父母永远是子女心中最重要的牵挂,因为是他们一把屎、一把尿地将我们抚养成人。

根据二:祠堂文化,念祖怀亲

无论在中国的那一个地区,人们都是有族谱可寻的,渐渐地也就形成了宗氏家族文化。就拿南昌的徐孺子为例吧,现在在南昌的社垅自然村就有一座有关徐氏家族的祠堂,里面供奉的便是徐孺子。据说,凡是从哪里走出去的徐家人都会时不时的回来祭祀一下自己的老祖宗,特别是当徐家人结婚和生小孩的时候,以求老祖宗保佑。

所以你还单纯地认为中国人只会清明节是扫墓吗?当然不是!毕竟中国人的骨子里有血有肉,尤其是亲情血缘关系,他们一定会随时去扫墓的。记得余光中的《乡愁》里有一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朋友们,好好孝顺在世的父母吧,别真的那一天来临你满心的自责,及时行孝,有时间多陪陪年迈的父母,他们为我们苦了一辈子,也该让他们好好地安详晚年了。

(爱生活,爱历史。祝您一切安好!敬请关注:小鲲论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明节习俗该不该烧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明节习俗该不该烧纸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为什么清明节要去扫墓 平常不能去扫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