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历史人物文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历史人物文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蚌埠有哪些历史名人?他们有哪些历史故事呢

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出了两个有名的人物。一是兵部尚书单安仁,家居卫西二里西岳庙旁,今孙嘴子村。单死后,亦葬在故乡。二是与单安仁连亲的明代燕山侯孙兴祖,孙的长子孙恪后封为骠骑将军,死后亦葬在故土。


历史人物文字 - 华夏历史


 

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是安徽省地级市,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地级市,素有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称。历史上蚌埠出现过很多名人,他们文韬武略,名扬四方。

1.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2.年羹尧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

3.林之望


林之望编

林之望(1811年-1884年),字伯颍,亦字远村,安徽怀远县河街人。为清季末叶本县重要历史名人、诗人、高级官员之一。祖籍福建莆田,明末因避沿海倭寇之乱而内迁,先家凤阳,后来怀远。数代书香门第,所谓“九龙世泽”。祖父晋奎公,以萃科官贵州司马,品学兼优,素为乡里称颂,文章锦绣,收载《本朝百二名家集》,事迹见诸《皇朝经世文编·循吏传》,著有《洗蓬仙馆诗·文集》等。父名士佑,庠生,淡泊明志,隐逸不仕,生平著有《绵汾潇湘诗赋》等。

4.蒋济

蒋济(188年—249年5月18日),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孔岗)人,曹魏重臣,四朝元老。历仕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官至太尉,为曹魏出过不少有价值的建议。 蒋济在汉末出任九江郡吏、扬州别驾。后被曹操聘为丹杨太守,不久升任丞相府主薄,西曹属,成为曹操的心腹谋士。魏文帝继位之后出任右中郎将。魏明帝继位之后出任中护军,封侯关内。曹芳继位之后,出任领军将军,封昌陵亭侯,又任太尉。正始十年(249年),蒋济随司马懿诛杀曹爽之后,晋封都乡侯,同年卒,谥曰景侯。

5.朱能

朱能(1370年-1406年),字士弘,怀远(今安徽怀远)人,明朝初期名将。

朱能早年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随燕王征漠北,骁勇善战。他在靖难之役期间夺取北平九门,先后击败耿炳文、李景隆,在灵璧俘虏平安等南军名将,收降十万南军,累功至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加太子太傅。

永乐四年(1406年),朱能担任征夷将军,征讨安南,不幸病死于军中,追封东平王,谥号武烈。

谢邀请。

安徽省蚌埠市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说它古老,是因为此地数千年之前就有人类活动,并且很早就形成了城市。说它年轻,是因为一直到1947年,“蚌埠市”这个名字才开始有。

有的答友质疑生活在蚌埠市1947年前的人不算蚌埠名人,因为那时没有蚌埠。这是不对的,炎帝,黄帝的时候也没有中国的名字,你不能说炎黄不是中华始祖。

蚌埠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而且往往有不少世家门第,连续两代甚至几代都是名人。这里找了四对青史留名的父子,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

第一对父子:家天下的始作俑者——大禹和夏启。启废除了之前的部落禅让制,建立了世袭制的夏王朝,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第二对父子:东晋权臣——桓温、桓玄。桓家是东晋的世家大族,权臣桓温领导了北伐中原,取得了一些进展,晚年曾逼迫晋室给自己加九锡未能得逞。他的儿子桓玄则走的更远,自立楚国,被称为桓楚,很快失败。

第三对父子: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常茂。常遇春是明初的大军事家,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特别是他坚持并统军多次北伐北元势力,把他们赶回了草原,居功至伟。他的儿子常茂也是一员虎将,在评书《明英烈》里面有他,不过和史实不完全一样。

第四对父子:雍正王朝宠臣——年遐龄、年羹尧。年遐龄为官低调,做到了方面大员,被封公爵,即使是其子年羹尧获罪也没有牵连他。年羹尧是其次子,名气比父亲大很多,本来是雍正最为信赖的大将,作为大将军平定了青海,稳定了雍正王朝。但是他不像其父那么低调,居功自傲、卖官鬻爵,引起了朝臣嫉恨和雍正猜忌,最终身败名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人物文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人物文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历史人物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