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提倡,推广白话文的同时,要不要废止文言文?为什么
首先我们要表明自己的立场:白话文要提倡,文言文却不能废止。
提倡白话文的意义清楚明了:那就是普及文化,舍难取易,言文合一,提高效率;把文字、文化从特权者手里夺回来,交给普罗大众,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倡白话文功德无量。
但凡事不能执着于一端,还要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白话文发展总共不过百余年历史,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却有三千年之久。这三千年文明的载体是文言文,不是白话文。如果我们轻率地把文言文废止了,试问,我们三千年的文明还要不要?我们不能数典忘祖,背弃历史。
再者,白话文不是无本之木,它是从文言文中生长出来的,文言文是白话文的根。根深才可能叶茂,你斩断了白话文的根,白话文又怎么能发展壮大?我们可以看看那些白话文名家的作品,哪一部没有古代经典中的名言警句,哪一篇没有从古人作品中汲取的哲理智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从哪来?从承载悠久历史的文言文中来。失去了文言文的滋养,我们的白话文就会肤浅粗俗,面目可憎,我们的白话诗就会变成打油诗,我们的文化森林就将矮化、浅化为乱草滩。
白话文、文言文,都是表情达意、阐述事理的工具。白话文轻快锋利,用起来方便利索,就多用常用;文言文厚重端方,有些场合非它不足以显威仪,明源流,就不妨让它偶尔“露峥嵘”,发挥它独有的作用。如同打仗使用武器,长短轻重的火器,包括现在高科技的原子弹、氢弹,哪一样都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你不能装备了AK-47,其他武器就都不要了吧。
关于你说的这个推广白话文要不要废除文言文这个问题?最近一些年,随着中国文化的强大,国力的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自豪感越来越强,大家都也更加对文言文有一些认同感。
过去我们重视了白发文,疏忽了文言文,其实这两者的关系我看来就好像和枝叶和根的关系,我们看到枝叶很繁茂,恰恰是因为他的根扎的深。
中国文化的精髓这是就好像根扎的一样。那很多好的文章,那都是文言文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好白话文,同时更要认识文言文。
可能并没有要求我们像专家一样去研究文言文,但是起码基础的认识了解还是要有的。
很愿意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正好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今年小学教材统一改版,教材中增加了文言文的篇章。选取的都是易于理解,短小精悍,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文言文,学生读起来不费劲,学起来没难度。我们中华民族创造了几千年辉煌的历史文化,文言文也是期中灿烂的一部分,我们现代教学完全可以把文言文中经典的拿来为我所用,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合理补充,这与推广白话文、普通话并不矛盾。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在中国历史上,废除文言文是最大的“失误”。中国的众多文化典籍均是文言文,虽然,与文言文并存的口语可能不是文言文,但典籍的传播,尤其是教育系统均是由文言文来完成。所以,废除文言文就寻于废除了母语,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严重的。这也是为什么,“五四”以后,传统文化断代,优秀的国学大师越来越缺乏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优秀的传统典籍随着文言文废除遇到阅读和传播障碍。
这是历史的原因,我们已经不可能完全恢复文言文,但,绝不能再提倡废除文言文。保护民族文化,首要的是对母语,对文字的保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背弃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背弃历史文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