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发发源地

起源于春秋战国左右,清朝的剃头匠与中国传统的理发师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理发一词最早见于宋朝的书籍记载中,朱熹在注疏《诗·周颂·良耜》中“其比为栉”一句里说明:“栉,理发器也。”,而诗经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存在的历史非常久远,可见理发在我国也是有悠久历史的。

理发的由来和历史

我国很久以前是没有“理发”一词的,认为“头发”受之于父母,不能随便剃除。故当时男女都留长发,只是盘发的方式不同。到了汉代,就有以理发为职业的工匠。

南北朝时代,南朝梁的贵族子弟都削发剃面,那时的理发业已经很发达,出现了专职的理发师。“理发”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的文献中,朱熹在注疏《诗分芩谭良耜》中“其比为栉”一句里说明:“栉,理发器也。”

宋朝理发业已比较发达,有了专门制造理发工具的作坊。那时,对剃发有个特殊的称呼叫“待诏”。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技艺,一个行业。 在元明两朝,人们理发更为普遍。到了清朝,满族贵族为了达到长久统治的需要,强制下令男子一律剃头梳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人们无奈去剃掉前额顶上的头发,理发业空前发展起来。当时,到处都有理发挑子,理发工手执铁夹(音叉)沿街叫卖,给人理发。

剃头的祖师爷是吕洞宾吗?有何故事

关于理发行业的祖师爷,不止一种说法。

旧时记载理发业行规行语与隐语的《净发须知》中记载,理发业的祖师乃是唐代人罗隐,理发师们称其为罗祖。

据说罗祖7岁时便学会理发,后来还中了举人。在做官的同时,还经常给唐玄宗理发。而民间剃头师傅则传说,武则天的儿子驴头太子脑袋形状怪异,剃头师傅无从下手,驴头太子为此杀了不少剃头师傅。

有次罗祖的师傅被令进宫为驴头太子剃头,年幼的罗祖遂自告奋勇替师父前去。结果驴头太子很满意,从此让他剃头。罗祖因挽救了天下的剃头师傅而被尊为祖师。

另一说法则是将吕洞宾奉为理发行业的祖师爷。传说清代皇帝雍正头上长癞疤,很难剃,不少剃头匠因此被杀。

一天来了一位道人主动为皇帝剃头,剃得很好,只是皇帝脖子上出现一道红圈,便被拉出去砍头。但头砍掉后又长了一个,最后才知理发的道人是仙人吕洞宾,那道红圈是为皇帝治癞疮的。雍正这才答应今后不再杀剃头师傅,并敕封理发师为“半副銮驾,小执事”,并赠对联:“做天下头等事业,用世间顶上功夫。”

从此吕洞宾就被理发师们尊称为祖师了。

据《辞海》载:“吕洞宾,唐末道士,号纯阳子,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道教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又传为道教八仙之一。”相传吕洞宾曾理过发,旧时民间理发店多供奉吕洞宾为祖师爷。

还有一个故事:

明朝时候朱洪武做了皇帝。这朱洪武因为是个瘌痢头,所以凡有剃头匠被召进宫去,就没有活著从宫裏出来的。因为剃头时难免剃痛了朱洪武的瘌痢头,他一动怒匠人就遭到无辜的杀害。后来这事被吕洞宾知道了。他便变为剃头匠,应诏进宫。说也奇怪吕洞宾用那宝剑变的剃刀给朱洪武剃头,即使碰著他头上的瘌痢疮也不感到痛,反而凉嗖嗖地感到快活。从此以后凡有剃头匠给他剃头,他的瘌痢疮就不再感到痛了。这样本来没有人敢学剃头的,后来学的人就多起来了,剃头业也便一日日兴旺发达。他们知道这是吕洞宾祖师的功德和庇佑,所以便对他很感激把他奉为祖师爷。

又因为传说中的吕洞宾深谙医道,具有起死回生之术,因此理发店老师傅也大多懂一些小医术。如刮砂眼、治"落枕风"、挖痧、止血、翻眼皮吹沙等等……这自然有利於他们的经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剪发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剪发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理发的由来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