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多少位将军的籍贯是山东省,有相关的记载吗
山东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古文化中心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我国各个时代都是名将辈出,数不胜数,在此仅罗列几位本人比较熟悉的将军,都是正史有记载的人物。
春秋时孙武字长卿,齐国人。著名军事家,后代称为兵圣。著有《孙子兵法》。虽是齐国人,在吴国成功业享大名,伍子胥因楚平王无道杀其父兄,逃楚奔吴立志复仇,辅助吴王阖闾上位,为图楚作了大量准备,在前期准备完成时,为避免吴王猜疑和不让贤才埋没,向阖闾推荐了孙武为吴国练兵并伐楚。孙武任大将后,用伐交之策瓦解楚国的联盟,伐楚之战采用“因粮于敌”的策略以楚人的食物作为补充,而免去运粮线路过长的顾虑,在孙武、伍子胥的直接指挥下,仅经过五次大战,用了十几天进间,吴军就攻入了楚都郢都。
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现存《吴子》六篇。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未尝败绩。(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吴起初仕鲁国为将,大破齐军后投奔魏文侯,为魏国改革军制,打造魏武卒,无敌于天下,连破秦军,占领秦国河西地区,前389年带五万兵大破秦军五十万,吴起是战国初期魏国百年霸业的关键人物,因新王不信任而离魏奔楚,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大政,面对楚国国力渐弱的实际,吴起进行变法,楚国迅速强盛起来,南征百越拓展了疆域,击败老霸主魏国威震诸侯,楚悼王死后被贵族联手射死。
另一位战国名将孙膑生于齐国阿鄄之间,是孙武的后人。战国时军事家,著作有《孙膑兵法》。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师承鬼谷子,下山后初投魏国,为师兄庞涓所忌,受迫害遭受膑刑,孙膑装疯卖傻瞒过众人,在齐使到来时自荐,得以逃出魏国回母国齐国,初居幕后为田忌策划,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使魏国霸业戛然而止,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奠定了齐国雄霸的基础。(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隋唐时秦叔宝秦琼,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初在隋将来护儿张须陀帐下,勇悍善战,张须陀战死后随裴仁基归顺瓦岗,每到一处都受到君主的特别看重,托以重任。瓦岗败后在王世充麾下,与程知节看不懂王世充的诡诈无信,阵前降唐,在尉迟敬德打得李唐无人能与敌时,在美良川之战中击败尉迟恭,得到李渊的高度肯定。李世民每次出征都带上他,碰到敌方勇猛的武将,便让秦叔宝去挑战,每战必胜。李世民继位后,由于征战受伤,疾病缠身,少有出征。
历史上没有中举的高官和名人有哪些
有李白就是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一直到现在全世界选拔公务员都还在用这种考试的方法。科举制度对人类文明贡献太大。
科举制度萌发于南北朝时期,国家真正施行是在隋文帝时期开始,完全制度化成型是在唐代。这也为唐代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寒门人才,通过科举达到事业顶峰的人才也很多,比如大家熟悉的大诗人王维就是开元年间的状元。
但是在唐代也有很多名人没有通过科举,最明显的就是大诗人李白,唐代是个崇尚诗文的朝代,写诗也是科举考试重要的手段,但是偏偏在写诗上面才华横溢的李白却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主要原因就是,古代把民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级,其中士地位最高,商地位最低。而《唐六典》规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不预,明确规定是罪人之子和商人之子是严禁参加科考的,且李白的父亲李客恰好是个商人,所以李白是不能参加科考的。
后来李白通过其他方式也进入过朝廷的核心部门,有直面玄宗皇帝的机会,唐玄宗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李白郁郁不得志,他不想做舞文弄墨的诗文供奉。曾经写下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的诗句。
虽然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但是无碍李白成为名人,成为大唐王朝时期群星中最鲜亮的一颗星。
历史上没有中举的高官和名人太多了。科举制正式化,规模化和扩大化,已经是宋朝时期了。隋唐的科举制,录取人数还比较少,明清时期是科举制的成熟年代,有功名才成为当官的必要因素。而且,皇亲国戚和朝廷勋贵是不需要考试的。在隋朝之前,察举制,征辟制和九品中正制模式下,都是门阀世族的特权,寒门子弟机会是比较少的。另外,军事家庭有功名的也相对较少,是晋升的军功系统。
我在这里就说说清代的岳钟琪吧。岳钟琪是四川人,世代军事家族,号称岳飞二十一世孙,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历经康雍乾三代,性格深沉刚毅而多智谋,是战功赫赫的将军。
父升龙,初入伍,授永泰营千总。
特别是当年随康熙皇帝西征噶尔丹,协助年羹尧击败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平定大小金川,推行摊丁入亩,奉命将云贵两地"改土归流"等功绩,名留青史。从容貌来说,岳钟琪这个人长身赪面,隆准而骈胁。武力值比较高,临阵挟二铜鎚,重百馀斤,指麾严肃不可犯。军西陲久,番部皆詟其名。
而且,在清代满族地位高于汉族,汉大臣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岳钟琪一人而已,三朝师武臣,钟琪为巨擘。可见,岳钟琪的功劳之大,是清代最著名的将领之一。
历史图文志,原创通俗历史,专注科普文化。
没有中举的高官和名人。
黄巢:落第后,直接便造反了。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杜甫:也是没有中举,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吴承恩:补了岁贡生,写了妖魔小说。
蒲松龄:《聊斋志异》。
还有很多很多,柳永,李贺,李时珍等等。
谢邀,明朝有一位非常出名的人名字叫徐渭,字文长、号青藤。这个人可谓从小红到大,笔者小时候听小故事就知道徐文长智斗财主,难倒县令,大家都叫他小神童,没想到这个神童连举人也没考上过。
20岁就中了秀才,然后直到41岁仍然没有中举,不过我觉得恰恰这也让他有更多时间来研究书法、绘画、戏曲、兵法等才艺,清朝八大怪的郑板桥非常喜欢徐文长的书法,说过愿为”青藤门下狗“,近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则对徐文长的绘画五体投地说过”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徐渭的才子之名在明代可以排前三,单论艺术造诣怕是没人可以望其项背。还有更突出的才能就是兵法和韬略了,徐渭落榜后曾给胡宗宪当师爷,帮助胡宗宪打败了倭寇,肃清了东南匪患。
但是徐渭的命运却是很悲惨的,多年科考不中,给胡宗宪当师爷后,因胡宗宪被整,也连累了徐渭,装疯卖傻躲过一死,却进了大牢,从牢狱出来后郁郁不得志,晚年更是不得不变卖字画谋生,死前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
这种情况太多了,多的不可胜数。仅列举几位吧:
秦末的赵高,西楚霸王项羽,纸的改进者蔡伦,宋代四大奸臣之一的的童贯,一生受人爱戴的周总理,我国的著名领导人宋庆龄,有我国“铁娘子”之称的吴仪等等。外国的有,启蒙运动后期思想的康德、近代科学创始人牛顿、康德思想继承人叔本华、近代科学奠基人伽俐略、古典音乐和近代音乐的衔接人,乐圣贝多芬等等。
请说出几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
在中国历史上能战善战的军事人才举不胜举,人才济济。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几位军事思想家,这类人不仅是军事家,也为后世留下了他们的军事著作:
第一位,孙武(约前535—前481),即以《孙子兵法》传世的孙子,史称“兵圣”,论起历朝名将军事影响,毫无疑问首推孙武,非但影响国人两千多年,且其思想已经超越军事领域成为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二位,吴起(约前440—381年,战国时期卫国人,著有《吴子》一书,与《孙子》一文被后世并称为《孙吴兵法》。吴起先后协助鲁国抵抗齐国,又率魏国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过秦军,但都受到了排挤。最后只好来到楚国被楚悼王任为相,使楚国又强大起来。但楚悼王死后,吴起竟然被乱箭射杀于楚悼王的尸体之上。
第三位,魏无忌(前181—前243),魏国军事家,史称信陵君。信陵君先是“窃符救赵”挽救了赵国,后又于前247年组织各国合纵击败强秦,显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留有《魏公子兵法》一书。
第四位,孙膑,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在今山东鄄城人,汉族。孙武后代。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诳他到魏,处以膑刑(挖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
第五位,项羽(前232—前202),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第六位,韩信(前228—前196),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著有韩信三篇。
第七位,曹操(155—220年),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军事方面,广为人知,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大概就总结七位,当然在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肯定不止这七位,我只是总结出那些留有军事著作的人物,有不全的,欢迎补增讨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最不存在的将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最不存在的将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