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究竟因何而死
据史料记载,解缙死于冬死。这是铁板钉钉毫无疑问。解缙是明代第二内阁首辅、著名学者。洪武十二年进士,历官御史、翰林待诏,成祖即位,参与机务,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的学士。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貶黜,得罪了小人高煦名令锦衣卫用酒灌醉,而后拖到积雪中活活冬死。年仅四十七岁。
解缙,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说起解缙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熟悉,可要是说起明朝的旷世之作《永乐大典》,肯定有很多人都知道。没错,解缙就是当年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主编,单单这一部宏伟巨著就足以说明解缙的才华,可偏偏这么有才的人在官场上竟然就不了自己的命。
太有才华太正直的人在官场上很少能混的如鱼得水。解缙就是这样,特别喜欢品评大臣,说蹇义胸中没有主意,夏元吉不懂得远离小人,刘俊不知道顾及道义等等,他的心直口快在其他大臣看来就是毒舌+目中无人,时间久了,同事关系就非常糟糕。
永乐八年,解缙进京奏事,恰逢朱棣亲征蒙古未归,于是解缙就到太子朱高炽那里报告,还没有等到朱棣回来就离开了。朱高煦听说了这事,立马添油加醋找朱棣报告,说解缙故意趁皇帝不在京城的时候私下求见太子,两人估计早有联系。话说到这里,生性多疑的朱棣勃然大怒,将解缙以“无人臣礼”之罪投入刑狱,连带着和太子朱高炽有往来的一批大臣全部入狱。
这一关就是五年,其中有不少忠臣都死在了狱中,可是解缙还强撑着,希望有一天可以得到++。然而,肚子里有墨水的人有时候命里都带黑。
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寒冬腊月。锦衣卫给朱棣呈上了一份准备赦免的囚徒名单,朱棣看到解缙的名字后,就问了一句:“缙犹在耶?”
这句话不管是轻声一问,还是一种责问,站在他身边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立刻领悟到朱棣的意思。回到监狱就用酒把解缙灌醉,寒冬腊月里把解缙埋在了雪地里,解缙卒,十年47岁。朱棣的一句话,解缙一条命。
解缙是因为被忌惮,嫉妒,而被人以一个很荒唐的罪名在冬天埋入雪堆冻死的! 解缙(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电视剧《大明风华》里的太子是真的无能吗?“仁宣之治”指得谁
当然不是真的无能。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朱高炽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朱高炽都以太子身份监国,朝无废事。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朱高炽是第一位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登基大典的明朝皇帝——从这个角度讲,他才是紫禁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主人。
朱高炽的在位时间只有十个月, 但这并不妨碍到他成为一代英主。
《明史》对朱高炽的评价是: 在位时间不足一年,用人行政,善不胜书。 假使老天能让他多活几年,涵濡休养,德化兴盛,绝对可以与汉朝“文景”之治相媲美。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 朱高炽猝死于宫内钦安殿,终年47岁。 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献陵。 值得一提的是, 十三陵中,献陵的修建是最俭朴的。
朱高炽临终前留遗诏称:“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这句话的大意是, 我做皇帝也没几天,没给人民带来什么恩泽,不要为我的丧事加重人民的负担 , 请一切从俭。
宣宗朱瞻基即位后,遵照了朱高炽遗诏,也秉承朱高炽的遗志,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蒸蒸日上。 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
他们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法纪严明,经济发展,仓廪充实,百姓安居,社会稳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观。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后世史学家因此评价明仁宗、宣宗父子说 “ 明有仁宣,犹如周有成康;汉有文景”。 明仁宗朱高炽,实乃当之无愧的一代仁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夏元吉的故事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夏元吉的故事简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