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西壮族的风俗作文
广西壮族的节日风俗丰富多彩,下面我就挑几个有代表性的跟大家分享下。
歌婆节(歌墟)壮族人民的歌婆节一般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十二举行。它是壮族地区传统性的群众活动。壮语称“窝埠坡”或“窝坡”。届时,青年男女从各地汇集在固定地点,每次一天或数天不等,一般有数百乃至数千人参加。各三五成群互相对唱,这一组同那一组问唱,那一对同这一对唱答,并多是触景生情、随编随唱。据文献所记,“歌墟”始于宋代,明代的“歌墟”已与今接近。
娅拜节广西者宁、索乌的壮族每年4月属兔的那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48条鱼,到娅拜山上祭奠壮族传说中的妇女娅拜,礼仪十分隆重。相传,娅拜是壮族山寨的头领,她率领百姓与压迫他们的官兵打仗,失败后被残杀。众人把她埋在高山之巅,并将此山定名娅拜山。每年到她遇难那一天,壮家人都要祭奠她,表达怀念之情。
吃立节“吃立节”是龙州、凭祥一带壮族特有的节日。据说中法战争时,当地壮族人民因忙于抗击外国侵略者而顾不上过春节,直到正月三十才凯旋而归。为了庆祝胜利,补过春节,当地人便把每年正月三十作一个节日来过,此后相沿成习。
壮族的节日风俗是不是很独特,大家有机会一定要亲自过去体验下哦。
广西的风俗是怎样的
广西是一个民族众多、风俗文化丰富多彩的地方,其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也深受外界关注。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这里有壮、瑶、侗、布依等多个民族。因此,广西的风俗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风俗:
1. 壮族三月三:在农历三月初三日,壮族人会举行传统的“三月三”活动,这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穿着传统的服装,跳起锣鼓舞和跳龙舞等表演活动。
2. 瑶族羌族火把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瑶族与羌族会举行盛大的火把节。人们手持火把,在夜晚唱歌跳舞庆祝新年到来。
3. 侗族芦笙节:侗族芦笙节是中国南方地区具有重要代表性的音乐盛宴之一。每年四月初八至十八日,在贵州省东南部和广西北部地区以及江西省都会举行这个节日活动。
4. 广西婚嫁:在广西,婚礼是非常重要的仪式,而且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婚俗习惯。比如壮族人结婚时会挂上很多红布带来象征喜庆和好运;瑶族则有丰富多彩的“三天三夜”的婚礼仪式等等。
总体来说,广西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文化风俗。
广西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再加上其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广西不同与中原地区的风俗习惯。这里我们主要了解一下过年的风俗:
1. 舞春牛
舞春牛为广++有习俗之一。“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2. 打扁担 过新年
“正月舂堂闭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这是广西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壮家流传的一首古谚。唐代刘询在其《岭表录异》中曾生动地记载了舂堂的舞韵:“春堂者,以深木刻而槽,一槽两边,约排了柠,男女立以舂稻梁,敲磕槽舷,皆有遍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今天,代替舂竹的是农家的扁担,木板代替了大木槽,古老的舂堂以打扁担的娱乐形式焕发了生机。
3. 吃年粽
广西的年粽,内含叉烧和五花,板栗和各式的米,咬一口肥而不腻,口齿生香。而且,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象征大地,绿色显示生机勃勃,猪肉和绿豆沙代表飞禽走兽草木繁生。
4. 糖果祭灶
糖果祭灶,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广西习俗的说明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广西习俗的说明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