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的人物的主要事件

《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有:王冕、周进、范进、严致和、严致中、匡超人、沈琼枝。

1、王冕

王冕,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周进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几个商人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3、范进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4、严致和

严致和即严监生,清雍正朝规定,秀才中凛生,凛生被选入国子学称贡生,次于凛生、凛生选入国子学成为监生,而且当时一些未能入府、州、县学而欲考举人者。

可以出资捐一监生资格参加乡试,或直接出钱捐一监生,此种情况统称之为捐建或者例监。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

5、严致中

严致中,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子学以后就称为贡生。这类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严贡生也是因为自己是个贡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入监者一般要求“学行端庄,文理悠长”,但是在作者笔下的严贡生却恰恰相反,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

6、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最后为追名逐利,变成了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的一个衣冠禽兽。

7、沈琼枝

沈琼枝,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遵父命嫁给盐商宋为富为妻。但到了盐商宋为富府上之后,才知道是一场骗局,盐商宋为富原来是娶沈琼枝为妾。琼枝父状告宋为富,宋重金贿赂知县,把沈大年押回常州。沈琼枝带着金银细软独自去往南京,开始了她新的独立生活。

历史上有哪些大案要案

“丽兹·波顿拿起斧头,砍了她爸爸四十下。当她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她又砍了她妈妈四十一下。”

历史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有哪些 - 华夏历史

(发生凶案的房子)

你可能不敢相信,这是一首童谣,来自英国著名的《鹅妈妈童谣》——英国人的口味还真是重。

其实,这个童谣所描述的恐怖场景,是有着真实历史原型的,那就是1892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发生的“丽兹·波顿凶杀案”。

安德鲁·波顿是一位富有的商人,他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后,又娶了第二任妻子阿比·杜菲。两人婚后的关系很好,但安德鲁的女儿丽兹·波顿,非常不喜欢这个继母,表现出强烈的抗拒情绪。

(遇害的安德鲁和凶器)

1892年8月4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安德鲁·波顿办完事回家,在客厅的沙发上躺着休息,很快就遇到了袭击。凶手用斧头重击安德鲁的头部十一下,导致他的死状十分恐怖。

40分钟后,已经32岁的丽兹·波顿向佣人Bridget Sullivan求救,说自己的父亲被人杀害。Bridget按照要求立刻报警,并叫来了医生。

警察和医生很快到达现场,在对安德鲁尸体进行初步检查之后,他们又在二楼发现了遇害的阿比·杜菲。经过检查,她比安德鲁遇害早一个小时,是因头部被斧头重击十九下而死。


警方通过调查,初步把怀疑对象集中在了以下几人身上。

(丽兹·波顿)

约翰·摩斯,当天曾探访过安德鲁的孩子;丽兹·波顿;丽兹·波顿的神秘情人(有传言说就是佣人Bridget Sullivan);丽兹·波顿的姐姐;安德鲁的堂兄弟威廉,有传言他是安德鲁的私生子。

进一步调查发现,约翰·摩斯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据,丽兹·波顿的姐姐也不在家。警方自然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丽兹·波顿的身上。

很快,丽兹·波顿被以谋杀罪起诉。

根据调查,在案发前一天,阿比·杜菲因病去看医生的时候,曾表示丽兹想要谋害他们夫妻。同时,一位药房员工也作证,丽兹曾经想要购买毒药,说是为了杀虫。但是因为没有相关文件,该员工拒绝了丽兹。

另外,丽兹在法庭上声称,案发时间她并不在房间内,而是去马厩收拾衣服去了。不过警察调查发现,马厩里的工具周围灰尘十分齐整,没有什么被移动过的痕迹。与此同时,佣人Bridget Sullivan也表示,案发当天的早上10点30分左右听到楼上传来丽兹的笑声。

还有邻居表示,案发后几天,发现丽兹在烧毁一些衣物。对此,丽兹表示仅仅是因为那些衣物粘上了颜料。


总之,一切迹象都显示,很可能是丽兹·波顿,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和继母。

(媒体报道)

不过,因为缺乏有力的证据和目击证人,无法证明丽兹·波顿是凶手,最终陪审团认为丽兹无罪。

被释放后,丽兹和姐姐继承了父母的丰厚遗产。她卖掉房子搬走了,之后还把很多钱都捐给了“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和人道主义协会。丽兹最终死于1927年,死时67岁。

关于这起案件,一直以来都争论不休,关于此事件的文学艺术作品非常多。那么,到底是不是丽兹·波顿杀害了她的父亲和继母?这可能永远没人知道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历史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