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阜阳,清明节后还能上坟吗
皖北习俗:清明上坟可前,十一上坟可后。
其实,心里有,惦记逝者,什么时候都可以。特别是出门在外的,回乡去坟头祭祖一次,临行也去祭拜一次。
许多名人或大官,也不是非要在清明回乡祭祖,也是在方便或赶上回乡之时才去的。
我们许多不长期在家的农民工、在外生意人,都是回乡办事时顺便去祭祖的。
南方人,特别浙江人,很讲究的,为生意满全世界跑,春节可以不回,清明一般都要回。兄弟姐妹约定,每年清明回乡团聚,一同祭祖。兄弟姐妹分享成功,分享经验,感受亲情,让祖上见证亲情……
怎么能不可以,只要内心真正爱戴和敬畏逝去的祖宗和亲人,只要条件允许,什么时候都可去亲祖上坟,去缅怀他们,与看望他们,对他们倾诉一下你想说的话,都应该受到公众乡亲的支持和赞扬!
而不必太拘泥于一年四节,毕竟现代社会,万事繁杂、时间匆匆,身不由己、难遂人愿的事情数不胜数,如若不能清明节前上坟,清明后应该也是可以的,总比不去的好。对不对?
另外,大家更要注重生前尽孝,生前端一碗饭胜过生后放万挂鞭、生前见一次面胜过生后上百次坟!生前尽孝比生后上坟更有意义、更具情义、更让人钦佩!
我不是阜阳人,也没有到过阜阳,对那地区风俗民情不太了解,但是在我们老家有这一种说法,是:清明上山祭祖扫墓,前三,后三,就是说清明前三天,后三天都应该可以吧。
因为故去人的子女离家有远有近,返回上坟,有早有晚,因为古代没有现在交通这样方便,以前贫困者步行,好点,坐船,骑马,可能先人考虑这些,才立下这个规定吧。
民间传说,是因为清明节过后,农民都忙着春种,阎王爷都把鬼魂关起来了,免得吓到耕种的农民,所有老百姓都在清明节之前给自己去世的亲人送点纸钱,免得阎王爷关起来就不能花钱了,而到了农历十月初一后,地里没有农活了,阎王又把鬼魂放出来,所有我们给亲人上坟烧纸是在十月一日后面烧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清明烧前,十月一日烧后
大年初一早上不能喊任何人起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大年初一早上不能喊任何人起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大年初一早上,不用有人叫你起床,那巨大的鞭炮声早就把你“叫起床了”,压根儿不用人叫。
我们这里没有不能喊任何人起床的说法,一般大年初一的早上4、5点钟就要起来。很多小弟弟小妹妹早早地来砸门,要来拜年。如果我们睡的太晚,就再赖一会儿床,如果睡的早、精神尚可,就起床开门接他们进来。
如果总是赖着床不起,妈妈早就来掀被子了“快起来,人家谁谁谁都拜完年了,你这还没动静呢!”所以,赶紧爬起来,穿上新衣服,找人去拜年。
一般男孩子起床要早一些,因为还担负着放鞭炮的任务,所以如果不起床,妈妈会先叫男孩子起来放鞭炮,允许再睡一会儿。
鞭炮声从大年三十晚上就一直不停,大约到上午8点左右,才会慢慢停下来。看完春节联欢晚会,就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入眠,因为实在太困了,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
如果最近的邻居家早上很早开始放鞭炮,睡的也差不多了,就干脆迷迷糊糊的起床,等着有人来拜年。
也有不叫任何人起床的时候,自从在城里过年后,这里没什么亲人,早上不用拜年,就给自己放个假,想几点起就几点起,没有人干涉你,没有人影响你,想睡到几点算几点,哪怕你睡上一天呢!
对于这个话题,我感觉特逗,真有大年初一不叫人起床的风俗吗?真有这样的地方吗?
新晋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青云计划获奖者,获多平台原创邀约。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我小时候,每次过年三十晚上我爸就嘱咐我们明天不兴叫人的,都要早起来。原因是新的一年不能开头就懒。但是每次因为三十晚上看春节晚会,第二天早上确实起不来,不得不被我爸妈骂起来,但是我们也尽量早起。后来长大结婚到婆家,虽然还有这个规矩,但是婆家也不好意思明说,就说明天初一能早起来点吗,饺子下早了会烂的,老公就说你们先吃吧,别等我们了,因为就算我们想早起还要叫孩子,孩子再磨叽一会,还是要晚的。所以现在我们是自己免了这个习惯,每次都会提前告诉家人他们先吃,我们等孩子起来再自己动手,总不能让老人等我们起来再吃饭,这样既避免了吃饭等人的尴尬,又给我们能多睡会找了个借口。
记得小的时候过年,妈妈会拿出一个红条绒的衣服让我穿,过完年妈妈又收回放起来,等下一个年再穿,那件衣服我穿了好几年。
我家兄弟姐妹多,那件衣服是哥哥姐姐传下来的,因为穿的少,每年只穿一次,我穿时还算新衣服。
我穿着那件衣服过年,过了好几个年,很高兴。每年三十穿上那件衣服,初二去完舅舅家回来就被收走了。
又是一年过大年,人长了,衣服穿不上了,三十没穿上新衣服,很不高兴,听说大初一不兴叫人起床,我和妈欧气,不起来。
我们那儿过年的习俗,初一走家串户,少的给老的拜年。我奶奶还活着,有老年人,串门的多,人来了一波又一波,我还没起床。
不是不准叫人起床吗?没新衣服我就不起床,看妈妈怎么办?
妈妈第一次进屋,“外边放鞭炮呢,赶紧去看吧!”
我没动,也没吱声。
妈妈第二次进屋,“小伙伴们都在院子里找你玩呢,快去吧!”
我还没动,也没吱声。
过了一会,小伙伴进到屋里,来到我床边,邀我一起看他家漂亮的走马灯。
我把新衣服的事儿忘了,起来和小伙伴一起走了。
大年初一早上不能喊任何人起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是民间的习俗,主意思是吉利!
为什么一定是正月初一上午呢?因为初一这一天是一年之首啊!所以处处要讲吉利。
为什么不许叫醒家中所有人呢?这吉利的根源就是从平时的生活现象来的,比如一个人生病,或昏迷不醒,才让家人在床前呼喊名字,所以百姓就忌讳这个不言而𣈥的晦语,这新年第一天,吉利的言行多么重要。
全国各地有此风俗的太多,因为不吉利的话不便说破,只是代代传承,就弄得大家不知所以然!
谢谢你的阅读🙏!
因为大家都辛辛苦苦都忙活了一年,而且大多数人在腊月里为了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从远方赶来;包括在外地上班和上学的学生,他们都是趁春节假期回家,在家里可以好好放松心情。即使是经常在家里的家庭成员,腊月的最后几天也是忙里忙外,准备过年;大家都会忙着收拾家里,置办年货;除夕夜更是高高兴兴的与一家老小一起共度传统的节日。大家在除夕之夜会尽情享受一家老小团聚的快乐时光,大多数人家都会坐到后半夜才休息的。一般初一早上起床最早的当然就是父母亲了;父亲要操心许多的事,母亲要早早准备早餐,但他们都是悄悄的起床收拾,不会吵醒其他人的!所以,即使是初一早上有人先起床,也不忍心叫醒其他人,尽量让好不容易团聚的家人们睡个安稳觉!
安徽的家乡风俗有什么
安徽的地域文化是比较丰富的,比如有淮河文化,安徽的淮河流域就是我国文明发祥地之一,安徽除了有淮河文化之外,还有新安文化、皖江文化、泸州文化,不同地区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风俗传统,那么安徽的风俗传统有哪些呢?安徽的风俗传统,
1、小年前后上坟祭祖。安徽大部分地区的人在腊月二十四小年前后会去上坟祭祖。
2、办土地会。
3、除夕进香。4、初一吃步步糕。安徽有一部分地区大年初一早上就吃步步高,有步步高升越来越好的意思。
5、杀年猪。三年猪通常在腊月二十六,如今基本上是买肉。
又到了过年的时侯,请问这期间都有哪些礼仪要注意,为什么
我就说说我们阜阳太和县,我的老家那边过年的一些有意思的事,这些事都是我从小经历过的。
1、炸东西的时候,切忌不可絮絮叨叨
我们那边农村的习俗是腊月里会炸些馓子,丸子,鱼,大酥鸡之类的。小时候的时候,妈妈是不允许我们烧火,都是奶奶帮忙烧火。男孩子嘛,调皮,坐不住,喜欢说这说那的,刚炸完东西,还要敬神,神先吃,我们才能吃,“灶爷先吃,省油又省钱”我们那这种行为用方言说叫“缘义”,妈妈怕我们说一些不敬神灵的话语,所以不让我们烧火的。
2、神灵和祖先都要磕头跪拜
我们那边小年会把灶爷、财神爷海域老天爷的像供起来,摆上贡品,一天上三会静香,大年初一起来,要先盛给神灵们先吃,饺子放在瓷勺子里,还要烧纸,跪下来磕头,祈求神灵保佑。五更起,吃过饺子爸爸会带着我和哥哥去地里上坟,活纸里包着贡品,用竹篮子带着炮竹,去给故去的先人们上坟,活纸燃着后上香,上贡品,磕头,祭奠先人,祈佑后人。
还有一些,回村了,不管抽不抽烟,兜里要装着烟,见到人要问好,甭管别人抽不抽,上去递颗烟。
要去村里的长辈老人家拜年,大年初一恭祝过年好,一些喜庆话等
吃年夜饭时,长辈要先上座。很多老人都有这样的讲究,在年夜饭时长辈坐上座,晚辈坐下座,...
亲朋友好友来拜年,注意压岁钱。如果初几的走亲戚,是别人来拜访你,同时别人带有小孩子,...
拜访朋友前,要提前问好是否在家。如果过年时想走比较远方的亲戚或朋友,久未见面,...
吃饭时注意卫生,不要总是筷子翻来翻去。有的人不讲究卫生和饮食习惯,到了走亲戚一起...
有小孩在你家玩闹,注意小孩的安全。尤其是很多小孩子喜欢凑一起放鞭炮,稍不注意小孩...
过年过年了,注意礼节。
1、吃饭的时候,要注意客人的座次排列。
门面为上、以右为上、居中为上、前排为上、以远为上、这几个标准,大家一定记住,特别是年轻人,不知道这种礼节。
2、春节接待亲朋好友,要准备足量的接待物品。比如:水果、坚果、糖果,这些一定要多预备一点。这样可以增加节日的气氛。
3、如果春节要去、走亲访友的话,一定要学会提前预约、要准时,还要带上一定礼物。
4、与主人交流的时候不要玩手机了,认真地与主人谈话,不要感觉不礼貌。离开的时候要学会做到合适的道别。
5、一定要跟长辈多沟通,多交流多聊聊、陪伴吃饭,给小辈红包、尊重当地的礼节、风俗等。
春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的意义都是非凡的,在外拼搏的人们无论身在何方都会想尽办法回到家中与亲人们团聚,然后一家人开开信心的吃上一顿年夜饭,再去相互的走家串门的拜拜年。
春节拜年是一种传统民俗,人们通过拜年辞旧岁、迎新春等方式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的愿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辞旧迎新的拜年方式随之而改变,但一些春节拜年的礼仪和禁忌还是需要我们记清楚,不然可能会因此而闹出笑话。
春节拜年礼仪
一、拜年提前约定
每年准备过节拜年的时候,父亲总会在除夕之前与家里的叔叔婶婶约定好日期,每家能够提前准备。提前约定的意义就在于可以避免因主人方出门而出现拜空年的情况,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多家客人同时上门拜年"撞车"的窘境,当然如果是几家人约定一起拜年的另算。提前约定也可以让主人方有更多的准备,这样才能更好的招待拜访方。
二、拜年时间选择
拜年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早上,但是早上也不要太早,因为在春节时期人们往往会睡会儿懒觉,所以拜年时间一般在早上十点为佳。当拜完年后闲聊些许时间便可以同主人一起享用过年饭了。
三、拜年礼品
拜年的礼品因地方、对象差异而有所不同,在我家乡每次向长辈拜年的时候往往是准备营养品,而向同辈拜年时往往是提前采购几种新鲜的水果。如果你不知道拜年应该准备什么的话,水果就是"万金油"到哪都吃得开,不过选择水果时也最好选择新鲜而且名字好听、颜色好看的水果,苹果、桂圆、火龙果之类的果品。
四、拜年服饰
小时候每年拜年前母亲都会特地带我去置办几件新衣裳,为的就是在拜年的时候看起来干净整洁,而且穿着整洁、大方得体也是对主人的一种尊重。
五、拜年餐桌礼仪
拜年过后吃过年饭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餐桌的礼仪,切忌闷头吃饭,要懂得适当附和他人聊天,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肯定。祝酒不劝酒,喝酒时双手捧酒杯向对方敬酒,同时附上几句"新年快乐"祝词。过年时候讲究年年有余,所以不要吃光桌上的菜肴。
春节禁忌
一、禁止除夕拜年
除夕是一年的结束而非新的一年,除夕拜年是禁止的,除夕更适合的是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看看春晚之类的温情活动。
二、禁止讨债
有一种说法是在新年的时候讨债不仅对被讨方有害,而且对讨债方也是不利的。讨债还钱都很不吉利,暗示的是双方的财运丢失。
三、其他事项
1.不说不吉利的话;
2.不要打碎物品;
3.不能吵架、斗殴;
4.不去医院;
5.有丧事不拜年;
6.初一不煮饭,吃除夕剩下的年夜饭(年年有余)。
以上是笔者根据家乡的一些习俗和查阅的资料总结而成,读者你家乡的过春节拜年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欢迎留言评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阜阳过年有上坟的习俗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阜阳过年有上坟的习俗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