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重庆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吗
我记忆中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年味儿比较浓。那时候婆婆爷爷还健在。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在家里吃团年饭。那时候真的是自己做。自己做香肠、腊肉,自己做鸡鸭鱼肉。自己包汤圆,就连汤圆心子都是自己做的。自己做的芝麻汤圆心子,满满地都是黑芝麻。一家人很享受那种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劳动的成果。吃团年饭的时候大家都有说有笑。
然后就是大人给小孩子发压岁钱。小朋友之间还相互比较,谁的压岁钱的得到多,谁就有炫耀的资本。然后自己存起来,等到放完寒假,上学时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玩的,还有吃的...各种犒劳自己。那时候就感觉自己很幸福,可以自由支配手中的钱,感觉是做回自己。
过年记忆最深的还有放烟花爆竹🧨和看春晚。春晚是大人们期待的,小孩子一般都是一边看着春晚,一边等待着12点,钟声响起那一刻,也就是每年大年三十晚上的巅峰时刻,放烟花。这是小孩子守到12点那一刻的关键目的,也是最开心的过年节目。好像没有这个节目,这个年过感觉就过得不那么完美![呲牙][呲牙][呲牙]
谢谢邀请![祈祷][祈祷][祈祷]
我知道的重庆的春节有这些习俗吧:1.初一早上吃汤圆。
2.年三十团年时请过世的老人,烧纸钱给他们;
3.初一早上去寺庙进香;初一初二初三不倒打扫房屋,不倒垃圾;
4.没有参加工作(没有经济来源)的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要发红包,而已经有经济来源的晚辈既要给长辈拜年,也要孝敬长辈红包;
谢邀:重庆是个好地,气侯适宜,尤其是冬天温暖不冷,重庆饮食以麻辣为主,全国大部分地方的人都能受还喜欢吃,和西北口味有点相近,尤其是重庆火锅吃着真过隐,还有重庆小面全国各地有,快过年了重庆人爱美,在重庆街边或花市都有买腊梅花盆栽的,因为春庆人喜欢春节在家摆放一盆或几盆淡黄色的腊梅花,在房间能闻到腊梅花瓣发出的香味,腊月二十三四祭灶爷,除尘,大年三十去祭祖,吃年夜饭,打麻将,熬岁,初一早上贴对联。去放炮,打扫卫生,不吃饺子,吃汤圆,一般小孩吃六个或八个,然后去寺庙烧香,拜菩萨,在小雪及立春之时会杀猪,宰羊,腌制腊肉,这些都是重庆人的过年习俗。
在农村,如果你家养了猪,一定会在腊月初就杀一头。
杀猪的时候要请村里的人吃一顿杀猪饭,剩下的猪肉要用来做腊肉、香肠等年货,再剩下的则是团圆饭的食材。
说到团圆饭,一般从腊月29就开始了,在城里的人便往老家赶路,在外地的人更是需要早早地启程了。
腊月29吃的饭比较简单,但也是需要赶场的,重庆把赶集叫做赶场,过年之前,一定要去镇上置备一些年货和物品,像是鞭炮、对联和一些蔬菜、肉类和零食。
腊月29的这顿饭就从已有的食物资源里选取一些简单易做,一次性能吃完的食材来准备,避免到了除夕还要吃剩菜。
除夕当天做的事情就多了,早上起来就吃过早饭(我们家的早饭一般是汤圆和抄手),就要开始准备当天的团圆饭了。
杀鱼、杀鸡、杀鸭,炖汤和红烧类的菜需要提前准备好,然后就是吃午饭,午饭也是简单地解决一下,不能剩太多的菜。
之后就得出发去烧香,几个祖坟都不在一处,山上的菩萨最远,烧完香回来就要赶紧准备最重要的晚餐了。
我们家的厨房还是女人掌勺,男人都负责打杂,闲着的人就要负责贴对联和福字,我最喜欢这个环节了。
我们家的对联是自己写的,所以只要是对自己的书法比较满意的人,都会跑出来露上两手,贴对联的工具是米糊和米饭,非常的原始和传统。
大概晚上7点左右就是年夜饭了,吃年夜饭之前需要爷爷带头在家门口点香、点烛、烧纸,然后宣布开饭。
我们家人比较多,所以分开做成了三桌,爱喝酒的男人们坐一桌,其他的女人和小孩儿坐到另外两桌。
这跟男女的地位没有任何关系,真要说我们家女人的地位还要高一些,毕竟重庆男人都是耙耳朵嘛。
吃完饭就是娱乐环节了,拿出提前买好的火炮,烟花,冲天炮之类的玩意儿,开始一场属于我们的狂欢。
我们家每年都会买大概六七桶烟花,和城市里的烟花截然不同,自家放出去的烟花距离更近,看得更清楚,烟花绽放的时候特别大一朵,美极了。
对于守岁其实没有太刻意,有的人会守,有的人早早就睡了。
春节的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十多天即将迎来 2020年春节,不论是多么远的距离,总想回到家人的身边,一起过一个团圆年。
在重庆过年前3天左右兄弟姐妹多的就要开始轮流的煮团年饭了,坐在火炉边,炕着腊肉香肠摆龙门阵,一直到新年0点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记得不能睡懒觉,不是今年都很懒[抠鼻],早上起来要吃元宝,看有没有吃到老妈汤圆里面悄悄包的硬币(我聪明的很都先用筷子夹夹看硬不硬哈😊),元宝吃完后准备一下,一大家人(20多人的队伍哦!)一起出发上山祭拜祖先。
最主要的是结婚了的,记得大年初一准备好回丈母娘家哦!
大家过年有没有本地特定的习俗?还有就是压岁钱一般多少
因为我感觉最近年味越来越淡了,都没有什么有趣的活动,以前小时候还能和小伙伴一起放个鞭炮,现在都玩手机了,见面也不说几句话,就只看手机,真得觉得过年和其他时候也没有什么区别。
坐标重庆,春节回家欢聚一堂,年前会在一起团年,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鸡鸭鱼肉,年年有余,家人在一起共贺新春,感受节日的气氛,给长辈拜年,给小孩压岁钱。春节后走亲访友,四处拜年,热闹氛围持续到元霄节。今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压岁钱少则100元,多则1000元,这要看自己的经济情况而定。
姥姥过年给外孙压岁钱吗
姥姥过年是要给未成家的外孙压岁钱的,只不过给多少由她自己决定。如果外孙已成家了,一般都是外孙给姥姥压岁钱,就算姥姥给外孙压岁钱也不会收,要么当时收下,等下再往红包里加点钱再给她,这也就代表了你的心意嘛!过年给红包都是礼尚往来的,不可能只进不出的,一定要懂得这种礼节。
过年的时候,爷爷奶奶会给你发压岁钱吗?是不是有些地方没有爷爷奶奶给压岁钱的习俗
谢谢邀请,本人所在地安徽池州,我们这里有这个风俗,过年时候爷爷奶奶给压岁钱。我记得我小时候年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奶奶给五块,分母给五块,一起十块钱巨款还是硬币,放一起好多好多,和小伙伴“滴不子”,一种小孩子玩的游戏,就是手上平放着硬币,(通常都是三个以上的人一起玩,每个人出一个硬币)从胸口高的地方扔地上,每三个币同一面就抽一个,现在没有孩子会玩了,也没有年味了,跑题了。说回压岁钱,有钱的爷爷奶奶就多给点,没有钱就不用给,毕竟没有几个小辈计较这个的,开心就好,不是吗?
感谢邀请,虹静来答题。
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在我的家乡,过年的时候,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同样,晚辈也会给长辈压岁钱。这是一份心意,更是一份美好的寓意。
因为我是北方人,所以我不太清楚四川那里是什么样的情况。不过,我的朋友来自绵阳,她家乡那里也是有给压岁钱的风俗习惯的。
至于,你的婆婆提到,她家乡那里没有给压岁钱的习俗,或许也有可能吧,因为各个地方不同,所以真有其事。
至于给不给压岁钱,我觉得不是太大的事。给与不给都凭心,你婆婆说没这个习俗,就是不想给,那么为什么强迫她给呢?强扭的瓜不甜,算了吧。
其实,你要这么想:即使她不给压岁钱,也没什么,宝宝又不缺那份钱。所以,没必要和这件事纠结,都是一家人,算了,不和老人一般见识,或许她伤了年纪,有些事情好叫老礼吧?
作为儿媳是年轻人,要大度点,不要和婆婆计较,做一个懂人情世故的人,很重要。
祝你新年快乐,祝宝宝健康成长。
我是东北的,我们那里过年,晚辈给长辈拜年,都会给压岁钱的,只是有多有少而已,儿女会给父母一些钱,是备年货用的,儿子全家腊月二十八,就回家了,而女儿基本在初二回娘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会早早把压岁钱备好,分给孙子、孙女们,钱不在多少,只是讨个彩头而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春节习俗压岁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庆春节习俗压岁钱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