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近30年来有哪些风俗习惯的改变

时过境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精神世界随之变换,思想意识不断超前。几十年来,中华多民族文化,科技创新,生产和生产力,实现现代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机械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快速更新,人们安享千载难逢的,和平盛世的美好幸福。不单是传统风俗习惯的改变,而是所有十多亿万中国人民,民族大团结,精神凝聚力,创造力,推动力发生了巨变,继往开来,前所未有的变化。时代赋予人们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富起来,好起来,强大起来![赞][赞][赞]让世界人民共享和平,让全世界人关注我,中国🇨🇳,大中国🇨🇳[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近30年来农村确实好多风俗习惯改变了。

1、土葬变为火葬了,丧葬仪式变得简单了,没有了棺椁的使用及大量的送葬人群,同时响应了国家号召,减少了土地的占用。

2、闹洞房的风俗没有了,过去小时候老看人家闹洞房,那时候就知道好奇、热闹;别的也不懂,那个时候闹洞房时间也长,现在想起来也确实有些粗野、不文明;如今年轻人结婚就是关系好的坐坐、吃点花生瓜子,早早就结束了。

3、春节没有炮仗放了,过去年俗家家放炮、晚上的天空五彩斑斓、村子里热闹非凡,如今因为怕有火灾、伤了人以及环保的重视被取消了。

农村的习俗取消也和社会的发展有关联,这就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吧!

沧桑巨变,这是我的感受!

六七十年来农村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今天,仅说照明灯的变化。

我小时候,照明用的是灯笺,里边倒上食用油,旁边放一根棉花捻。由于油料昂贵,普通人家只在做飯时点一会灯。其余时间就要摸黑了。过年时人们才舍得点几天蜡烛,满街满院的灯笼,手里提的灯笼都用堵烛。

后来村里有了卖煤油的,大家才开始用煤油。条件好的买一个带罩子的,一般农户找个瓶子插上捻,孩子们做作业也可以点灯了。但每天晚上脸上鼻子里经常沾满油灰。出行可以带烧煤油的风灯,不怕风还比较明。

再后来,就有了电。家家在屋子里按上白帜灯泡,亮堂多了。但那时经常停电,煤油灯和电灯交替使用。

又过了一二十年,不常停电了。灯具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节能灯,装飾灯,即美观又不剌眼。连开关都变得越来越安全美观,遥控,声控,光控使人们更加方便。

今后,时代会引领我们生活更美好。

农村近30年来有那些风俗习惯的改变?你能以没一个角度反映出真实的一面吗?小村姑只能笑嘻嘻的从一个真实的笑话说起,30年前的一桩婚姻说起。

话说农村无论男女,30年前大部分都起好多的外号,连名字都不叫,也没个称呼,养成了习惯,真接叫你的外号。那么在我们村就有这样一个老嫂子,兄弟们都不叫她称呼,见了她都叫黄花大闺女。

中国传统风俗演变 - 华夏历史

黄花大闺女还得从老嫂子结婚后说起,在七八十年代,老嫂子嫁到了我们村,结婚时家里相当穷,就连新房还是借用别人家的两间小瓦房,结婚后才知道这一家兄弟三个连相样的房子都没有,到三天回门后,就往到娘家不回婆家了,这可难坏了婆家人,家人去叫,大队干部去叫,死活不回来。在全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出了瞎拐孑,说你出点血吧,多找点人夜里去把她抢回来。就这样找了庄上20多个年轻小伙,每人一包白包烟,办完事后,清水大白菜加豆腐每人一大碗。

一天夜里当这些人到了老嫂子娘家后,把门叫开想把老嫂孑拉走,老嫂子当时大叫起来,声音惊动了同院相往的两个哥哥,哥哥出门后说,妹孑你回去吧,你往这里这么多天,让你两个嫂子快气死了,搞的家庭不和谐,就这样把老嫂子请回来了。到家后在人们的监督下,要求过夫妻生活,老嫂孑大叫我还是个黄花大闺女呀,外号就这么给起了,都叫她黄花大闺女,以经快60岁的人啦,村上的人一至这么叫,也养成了习惯。

30年后的今天,有个本家妹孑,结婚多年,儿女双全,不知为何闹起了离婚。在婆家人派人多次上门叫都不回的情况下,气的老公公拿一把菜刀说要完命,来到了本家妹妹家,《实为吓唬吓唬本家妹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人报了警把本家妹子老公公抓了起来,拘留了半个月,向家人赔礼道歉。就这样好端端的一个家庭被拆散了。两年过去了,两个人都没有再婚,就在前几天儿子想妈妈了,爸爸就领看儿子来看妈妈。本家妹孑看到儿子抱起来就哭,儿子说妈妈回家吧,我天天都想妈妈,本家妹子还没说话,本家妹子的妈妈说话了,要想让你妈妈回去,得拿80000块钱,不然别想回去。本家妹子的儿子发话了,爸爸车能卖30000,借20000,不够的话,等我长大了给我老娘家打二年工就够80000啦。听到外甥说这样的话,调解人都漫漫离开了。

小村姑以为,从这婚姻状况来看。农村的风俗习惯在这30年年变化之大,谁知以后还能怎么发展,谈谈你们的看法,今后会发展到那一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传统习俗的转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传统习俗的转变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中国传统风俗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