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的三个事迹

答 匡衡学习好,还很勤奋。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 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表现了他顽强的意志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吗

是。他是西汉大文学家。小时候的匡衡为了读书,就在自己家和邻居家的墙上凿了个洞,借邻居家的灯光来学习,终于成了大文学家。这就是凿璧偷光的故事,讲匡衡的好学精神。后来人们用这个故事鼓励孩子们学习。

匡衡的两个故事

匤衡的两个故事分别是凿壁偷光和借书苦读。凿壁偷光是匡衡家贫买不起灯烛,于是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借着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

借书苦读是匡衡为了读别人家的书,去给人家作佣人,不要报酬,只要读别人家的藏书

匡衡是什么学家

西汉经学家

匡衡,字稚圭,西汉后期人,生卒年不详,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

匡衡是中国西汉晚期有名的人物,他少年时候逃避借光的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还是人们用来劝人学习的经典,而且他从小就饱读诗书,尤其是对于《诗经》中诗句的含义非常喜欢研究,所以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称赞,曾经和萧望之、梁贺等人一起辩论,因此被推举为官。

匡衡是西汉经学家。

匡衡(生卒年不详),东海郡承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早年求学中迁居邹邑(今邹城市)羊下村”(据朱承命修《邹县志》)。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费用,他“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

“凿壁偷光”的励志少年匡衡,后来官居丞相,却留下不齿的骂名,这是为什么

高分低能,就是匡衡的写照。学霸匡衡除了他凿壁偷出的一点光彩外,为人格局狭小,政治投机钻营,许多事情都办成一锅粥。

匡衡是历史人物故事吗 - 华夏历史

“凿壁偷光”用勤奋绑架了道德

匡衡出生在一个小农家庭,小时候晚上用不起油灯,就在邻居家的墙上挖了一个洞,说是借人家的光看书。这事还被写进教科书中,表扬他学习勤奋学习。

其实宣传这事的人太主观了,首先说,你未经邻居同意,在人家的墙壁上挖个窟窿,你是方便了,可人家墙破了个洞,这是故意毁坏他人财产啊!二是他挖穿别人家墙壁,邻居家的生活起居尽收眼底,大晚上的到底是在偷光,还是偷偷观光,真说不清楚,这是侵犯他人隐私权啊!这件事就是以勤奋学习的名义绑架道德。

另外油灯的光亮有限,能通过小孔照到匡衡家吗?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值得商榷,故事是出处晋代葛洪《西京杂记》里,这本书不是正史,属于遗闻轶事,不正规啊。

像这个故事才应该从小学教材中取消。

学霸拍马讨皇帝欢心

古人不懂自然科学,日食、地震等解释不了,越解释不了,越是害怕,皇帝就越想知道这些事和国家命运有没有关系。通过高考当官不久的匡衡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写了一篇奏章,专门捡好的说,日食是蛮夷国家君主要遭殃,地震是老天爷处罚不尊重皇帝的贱民。皇帝非常受用,觉得他脑洞大、有学问,就让他当了太子老师。

当官时一屁股烂事

由于是陪太子诗书,和皇帝走的近,后来竟然当上了丞相,可是他的办事能力确实上人着急。有一年雨季快到了,地方官员请求拨款清理黄河河道,匡衡却搞不清楚轻重缓急缓急,一拖再拖,结果黄河泛滥,冲毁了十几个县,几十万人受灾。

宦官中书令石显扰乱朝纲,匡衡身为丞相,却没胆子和石显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胡作非为,害了不少正直的大臣。汉成帝继位后,下令调查石显,匡衡看到石显没了后台,马上写奏折历数石显罪状,要请求清算石显,其实是想洗白自己。没想到大臣王尊一点也不客气,他向皇帝告了匡衡一状:“石显独断专行时,匡丞相没有制止惩罚他,却一味附和纵容,还欺瞒皇帝,犯了不守臣道的重罪。”匡衡吓坏了,想到的是逃跑,他向皇帝送上丞相大印,请求退休回家。汉成帝刚继位,很宽容,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匡衡本想当个政治投机分子,没想到差点丢了乌纱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匡衡教子无方,儿子匡昌任越骑校尉,经常喝酒闹事,结果杀了人,被抓进大牢。他的另一个儿子便唆使手的人去劫狱,这事搞大了,匡衡故伎重演,脱了帽子光着脚到皇帝那请罪。皇帝看他年纪大了,不追究他的责任。

格局小最终丢了官

匡衡当丞相时,皇帝赐给他食邑,就是给他提供吃喝花销的封地。负责丈量土地的官员为了讨好他,给匡衡的封地多丈量了400倾。那么大一块地匡衡怎么能看不出来,但他格局小,贪图贿赂,假装不知道。后来有人告发了他多占封地,匡衡终于结束了他充满投机的政治生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匡衡是历史人物故事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匡衡是历史人物故事吗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匡衡是历史人物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