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哪些传统文化值得弘扬
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统文化的存在,每个地方的传统文化都是不尽相同的,都有各自的特色。
农村是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土壤,由于地理环境不同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作为河南人,我来讲一下我们河南农村有哪些传统文化值得弘扬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社会传统文化
主要包括节庆活动传统文化和节日传统文化,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保留着大量的祭祖文化遗址,周口淮阳的太昊陵和新郑的黄帝故里,每年的拜祖大典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前来祭祖。河南的民间舞蹈具有典型的中原特色:主要有狮子舞、龙灯舞、旱船舞、高跷舞、担花篮等舞种。
语言传统文化
主要包括民间故事歌谣型传统文化、曲艺表演型传统文化等。河南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孟姜女哭长城、梁祝化蝶、愚公移山、七仙女下凡及花木兰代父从军等民间传说都是中原民众津津乐道的动人故事;说书、唱戏无不彰显中原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特征,豫剧、曲剧、越调等地方性戏剧推陈出新,河南梆子、开封盘鼓是传统民间的奇葩。
物质传统文化
主要包括农耕仪式传统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婚嫁习俗等。河南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饮食品种丰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享誉省内外九朝古都洛阳的水席,新乡长垣素有「烹饪之乡」之称,黄河鲤鱼黄河水系最优良的鱼种,号称「鱼中之王」,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鱼类之一。
精神传统文化
主要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和民间传统艺术,如剪纸、刺绣等。
农村有许多好风俗习惯值得我们传承,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好的风俗习惯传承下去。例如农村孝敬老人,百善孝为先。还例如,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共处,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传承的
说起农村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多的,相比较城市而言,比后者要多出好几倍。可以说一个小范围的农村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三教九流,杂七杂八干啥的都有。比如剪纸,绘画,唱小曲,编顺口溜,念经,吹龟子(锁呐)耍社火,说书,民谣,民谚,敲鼓,扭秧歌,迎城隍,自乐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几十种,连哄小孩睡觉都有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固定顺口溜。我的家乡户县就是名闻世界的农民画之乡,198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現代民间绘画之乡,2OO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第五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近几年又陆续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诗词楹联之乡,鼓舞之乡等五种。一年一度的迎城隍被西安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上所提到吹龟子〈锁呐〉,小曲,剪纸等現在亦然盛行。例如农民画,其实就是从古时候的画匠:所绘制下来庙殿彩画演变而来,另外象耍社火,耍竹马,敲牛拉鼓,打钱杆,跑旱船,扭秧歌等都是几千年遗留下来。以上这些只是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属于传统文化物质遗产说来就更多了,如造纸术,生产烟花爆竹及各种手艺等。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好多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手艺都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烟消云散了。
传统文化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笼统地说,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那么在农村有那些传统文化呢?我翻查了相关资料,主要可以归纳有以下几种:
一,乡土民俗、乡土建筑物、乡村技艺,比如:婚丧习俗、牌坊、戏楼、老宅子,宗祠,剪纸,吹糖人等。也有人认为农村丧礼习俗是最能体现农村的传统,所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以及各种禁忌都可以体现出来。
二,传统的艺术、礼仪习俗、价值认同等传统道德观念和价值认同,传统文化认同和故乡情结,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文化节日农村举行的一些活动,打个比方就像社火、灯谜、包粽子,烧番塔等
三,传统的歌舞活动,比如:舞狮舞龙,花腰鼓,客家山歌,苗歌苗舞等等。
四,农村中各种村落的地方语言,如粤语,潮汕话,客家话,苗语,壮语。。。。。
农村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很多,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消失的村庄已逐年增加,传统文化在新文化的冲击下不断弱化。要弘扬传统还需要集思广益,众志成城。
随着我们今日头条推出金稻穗计划,投入5亿元,补贴三农创作者,助力三农信息普惠。助力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服务乡村的“三农合伙人”助力乡村脱贫,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实施乡土文化品牌战略,培养一批农村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市场的农村文化企业。
有了今日头条这样的信息平台,能够帮助解决我们农村发掘和保护农耕文化,拓展丰富农业,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和休闲农业,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农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等,这都是值得弘扬的。
中国村庄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村庄消失,这些传统文化会消失吗
中国村庄文化,只代表居住农村人的思想文化,忠厚老实,勤劳节俭。有代表性的古宅,凡古宅乃是古人有地位德高望重之人留之。中国文化乃古人精华代代相传,当今社会将中华文化更上层楼
实话实说,我并没有多少文化,今天确要谈文化,农村村庄的逐渐消失,放心吧,农村的传统文化不会消失。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改革的大潮会更加猛烈的波及农民,农村村庄会逐步合并而消失,并居生活势不可档。合村并居现在有阻力,但为了根本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农民真正意义的富足,必然施行。为什么传统文化没有随村庄一起消失呢?
文化是物资的也是精神的,是道德,修养和生活方式。村庄是乡村文化的载体,农民在这判断是非,总结经验教训,整合更好的生存方式,推动农村的发展。具体讲有民风民俗,继承和传承,是非取舍等。农民随新房搬走了,文化会随之而迁徒。比如,中秋节总不能改在5月初5过吧。
农民搬到了新家,文化而随之而去,新房就成了文化的寓所。乡村文化被农民热爱,原因是没有城市文化的喧嚣和浮华,乡村文化是乡土、乡情和古朴的民风。搬到新农村后,载体发生了变化,但文化的魂是一样的,人们会更加倍的呵护珍惜她。
无论在哪里,文化都不会缺失;无论在何方,你都能听乡村的呼唤,归来吧,归来呀!
我是畅谈,深耕三农发有宜声音,欢迎关注评论,握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村里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村里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