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追求长生不老

普通人追求长生不老,基本是希望延长享乐的时间;而帝王追求永生,除了享乐,还有对权力的贪欲。这种对权力的渴求,有自我保护的意思,也有对权力本身的贪婪。

古代帝王中,对求仙长生追求最迫切的首推秦始皇和汉武帝。

一方面,秦始皇希望自己的帝国可以千秋万代,传至无穷;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肉身不灭。所以,他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到东海去寻觅仙人仙药。追求长生不老的秦始皇,只活了五十多岁。而他所寄予厚望的大秦帝国更短命,二世而亡。

后来的汉武帝执政长达五十四年,他信任方士,访求神仙,求索仙药的行为远多于秦始皇。直到公元前89年,风烛残年的汉武帝还到东莱海边寻访神仙,幻想前往蓬莱仙岛。可惜风急浪高,无法成行。这时,他才觉悟,对群臣说:以前自己太傻了,被方士欺骗,天下哪有什么神仙。(见于司马光《资治通鉴》)

此外,像明朝的嘉靖皇帝和清朝的雍正皇帝也是希望通过修仙或丹药来延年益寿。嘉靖皇帝长期不理朝政,在后宫修仙。而且,他经常幻想自己已经休得了仙法,为了能时时与上仙沟通,他还让大学士们为他撰写青词,以至于当时几个宰辅都有“青词宰相”的称号。至于雍正皇帝服用丹药,是希望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但最后五十八岁就死了,跟服用丹药不无关系。

憧憬历史人物 - 华夏历史

首先这个问题是所有人的愿望,包括现代人,换成你你也一样会追求,为什么呢?

长生不老源自“道教”,意为生命不死不灭,以秦始皇为例,作为统一六国的开国之君,手握生死大权,可以醉枕江山,一句话地动山摇,只要有一点希望都会成为导火线,从而不可收拾的想保证自己万年不死、万年不灭。

而越到晚年他们会越怕死,人的欲望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膨胀,在历史上能够热衷于长生不老的,基本上都是官宦人家,在过去没有女权的世界,他们会越年龄越来越老而变的自私、霸道,总想把所有的掌控在自己手里,一直想要延续生命。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欢迎探讨,谢谢!

长生不老术归根结底是古人与自然界进行不懈斗争时,以求生存的过程中产生的思想,最早源于“神仙说”,见于《庄子》和《黄帝内经》,《庄子》描绘了一个与人间不同的极乐世界,而《黄帝内经》亦有关于上古真人、圣人的论述,渐渐分成了两种观,一种是医学观,通过积极主动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问题,医学观寻找的长生术方法有气功养生法,通过吐出浊气,纳入清气,清洁体内元气,达到长寿的目的。

彭祖,养生鼻祖,著有中国第一部养生著作《彭祖经》,他所推崇的就是房中养生法,图为四川的彭祖山。

另一种就是长生观,通过服食“长生”丹药或生活方式来达到抗衰老和不死的过程,长生观共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杀三虫法,古人认为身体里有害虫,才会生病死亡,于是找寻各种方法杀掉身体的虫,比如服药,辟谷,服药容易把人吃死,而辟谷就是饿着,把体内的虫子饿死,这个方法受到世人的追捧,特别是道教最兴辟谷,并有辟谷成仙的传说,其实就是饿死了。

道教不全是炼长生丹,也有道教医药、武术、气功、疾病防治等形成的长生观点,图为武当山紫金城。

第二种是房中养生法,说白了就是御女术,这是一种以房事养生求得长寿的方法,也受到古人的追捧,吃点++就干,有时刹不住车就挂了,比如明朝的隆庆皇帝,沉迷媚药,36岁就猝死,嘉靖皇帝为了求长生不老,也采用房中养生法,闹的宫女们生不如死,最后爆发了“壬寅宫变”。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古人趋之若鹜的长生丹药,吃了以后长生不可能,阳气冲天有可能,图为五石散配方。

第三种叫服饵长生法,就是服食丹药之法,古人认为药物能移人性情,改变肌体,最终达到仙境的状态,这个最常见,上至帝王下到百姓都有服用,比如东西晋,服“五石散”成潮流,有钱人家庭把丹药当成保健品来吃。尽管炼丹和丹药也被统治者反对过,早期的汉景帝就制定了“定铸钱,伪黄金,弃市”的严苛律法,离咱们近的永乐皇帝朱棣也斥责炼丹术“此妖人也,令其饵之,毁其方书”,这些都是少数,大部分统治者对炼丹和长生术都是持支持态度的,特别是道教兴起后,长生术一直活跃在历史舞台。

人认识到“人必有一死”,并认识到虽然个人具有人类所有的潜力,但由于他生命短暂,即便在最有利的环境下,都不容许他完全实现这些力量,只有个人生命和人类生命一样长,他才能实现他的全部,这时意念就会假定人死后生命即开始延续或者想方设法延长生命以调和上述矛盾,从而否定人死后生命即告结束的“悲惨事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憧憬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憧憬历史人物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憧憬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