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为什么要“昧着良心”对王夫人说跳井的金钏儿是糊涂人

跳井历史人物是谁 - 华夏历史


金钏跳井事件上,不能说薛宝钗“昧着良心”,她的表现是真诚的,她并不仅仅为安慰姨妈王夫人,这也是她对待奴隶的基本态度,就是她是真的冷漠、真的无情。

我们都知道袭为钗副,袭人是宝钗的分身,那是在对待和宝玉的关系上,在“冷”的这个问题上,金钏是薛宝钗的另一个分身,白金钏,这三个字和薛宝钗三个字一一对照,几乎一个意思,就连死的方式,一个是金簪子掉进了井里,另一个是金簪子埋进了雪里。宝钗和金钏身高和胖瘦也差不多,无论是活着的,还是死后,同样的衣服裹过这样两具美丽的生命。

宝钗身上最大的特点是“冷”和“无情”,这不但对别人,对待自己亦是,吃的是四时白花蕊,“花”在《红楼梦》里是有着特殊的符号意义的,大观园里的这些女孩子都是青春的花朵,像黛玉会因为花的凋零而产生悲春的感情,宝钗却要吃花养己,细思不禁寒要。

宝钗住的是雪洞,连寡妇李纨看到红梅也觉得有趣,要插瓶以装饰屋子,陶冶性情,院子里开着喷火蒸霞的杏花。妙玉做为一个本该静心修佛的出家人,院子里的花草修理更别致,连贾母都夸,这就说明在对生活本身的热爱上,宝钗还不如李纨和妙玉。

宝钗身上没有多余的妝饰,诸小姐对于妆扮都是比较正常的,连书卷气满满的林黛玉也多次出现妆饰和梳妆描写,半老徐娘尤氏吃完面茶都要补妆匀面,宝钗在这方面极苛刻,对待自己如此,对待即将成为薛家媳妇的邢岫烟也是。

宝钗对待金钏这样的奴隶,如冰雪般的寒冷彻骨,没有一点人情味儿,她送金钏衣裳,不过为讨好王夫人,和金钏没什么直接关系,一条奴才的性命对她来说,不过是几两银子的事儿,谈不上可不可惜。

王夫人估计是红楼梦最具争议的人物,皆因她是贾宝玉的母亲,反对宝黛姻缘,包括撵走金钏儿致死,抄检大观园致死晴雯。一系列的事都是王夫人做下的。但要说王夫人坏也不对。她做的每一项都事出有因。林黛玉、金钏儿和晴雯也确实有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王夫人作为母亲行事无可厚非,但她过于溺爱贾宝玉的行为也暴露了她伪善的一面。明明儿子的错却怪罪在他人头上本就不对。而薛宝钗替王夫人遮掩的一段话恰巧暴露了王夫人的伪善,将王夫人自私的面具彻底撕开。

金钏儿跳井自尽严格来说不是王夫人的责任。贾宝玉调戏在前,金钏儿自己有错再后,王夫人撵走金钏儿并不用承担什么心理负担。没像薛姨妈一般张嘴就喊人伢子卖了厚道多了。但王夫人也并非没有责任。贾宝玉调戏母婢,此事一旦传出去,对贾宝玉形象极坏,王夫人之所以不给服侍自己几年的金钏儿一个机会,就是迁怒金钏儿引诱了贾宝玉,使贾宝玉有错在先。为避免贾宝玉损毁名誉,干脆将责任都推到金钏儿身上,撵走了事。

王夫人认为撵走金钏儿也没所谓,贾家丫头撵走的多了,比如茜雪、坠儿等也没见怎么样。丫头有的是,金钏儿确实自己做得不对,这样不踏实的丫头留在身边确实也不合适,撵走金钏儿保全贾宝玉名声一举两得。

王夫人作为母亲作为豪门女主人保全儿子牺牲女奴也算小事一件。令她没想到的是金钏儿气性大,好好的被撵出去还背负了一个勾引爷们儿的罪名,一个想不开跳井死了。这事就出乎王夫人意料之外了。

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王夫人哭倒是真心,金钏儿是她贴身丫头好多年,养个猫狗还有感情何况是人。金钏儿虽有错,错不致死。金钏儿一死,王夫人说“岂不是我的罪过”,表明王夫人背负很大的心理负担。王夫人事事周全儿子贾宝玉,贾宝玉错误越多,王夫人越自责,内心越忐忑。她本信佛之人,崇信因果,更担心金钏儿阴魂不散,缠绵不去。

薛宝钗早知道前因后果,也知道王夫人心里难安的心态,所以违心安慰王夫人人死不能复生:

“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薛宝钗此言几乎引起公愤,几百年来都是薛宝钗洗不脱的污点。可谓薛宝钗人生第一个污点。可薛宝钗实在冤枉,试问换成是你,在亲姨娘和丫头中间选择谎言安慰人还是实话仗义执言,我相信没有人会比薛宝钗做得更好。人都是帮亲不帮理,金钏儿与薛宝钗毫无关系,就算替她说话除了让王夫人更难受起不到任何效果。薛宝钗自然以安慰王夫人为主。而王夫人也正需要薛宝钗做心理按摩,为她的自责脱责。

金钏儿死,王夫人伤心并不作伪,但她内心真正担心的还是金钏儿因自己撵走而死,自己所背负的良心谴责。薛宝钗善解人意,一番话替她解开心结,其后王夫人心安理得将此事揭过,赏了点银子衣服了事。金钏儿之死虽不赖王夫人,可王夫人的伪善还是通过薛宝钗的话冷冰冰传递出来。那些话与其是宝钗若说,不如是王夫人所想更确切。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真是的,金钏跳井难道不是糊涂?遇到一点挫折就都去自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金钏置自己的父母家人于何地呢?有没有想到父母亲人的感受和今后的处境?另外,什么叫昧着良心?宝钗做了什么坏事了吗?她只是说话说得太实在了点而已,可以赌赌气,不值得放弃自己的生命。

谢谢邀请!

宝钗是一位特别懂得体贴和安慰人的姑娘,当时宝钗进到王夫人的房里,看到的是什么情况?王夫人在里间房坐着垂泪。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我们在《红楼梦》里大概除了宝玉挨打之外,也就这一次看到王夫人在垂泪,而且是独一人,肯定是有不可与人说的心思。

接下来,王夫人跟宝钗聊着居然哭了起来“王夫人点头哭道。”那么这样的情形之下,如果你是宝钗,你会怎样做?安慰王夫人是首要的事。

我们说宝钗也好,甚至是薛家一家人,能够长期住在贾家,倚仗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倚仗着王夫人在贾家的地位,所以,在这里,王夫人可以说是宝钗最重要的依靠。聪明的宝钗既要顺着王夫人,还要处处为王夫人着想。更何况还有“金玉良缘”一说搁在那儿。这些事的决定权都在王夫人手中,或者说宝钗可以依靠的只有王夫人。她得讨王夫人的欢心,得罪了王夫人没有好果子吃。这是一点。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分析,宝钗和黛玉是有着较大的区别的。黛玉能够跟紫鹃情同姐妹,但是宝钗做不到。宝钗心目中有着严格的等级观念。举两个简单的例子。一是她的贴身丫鬟莺儿因为过年的时候赌钱跟贾环闹了起来,宝钗狠狠地批了莺儿。尽管平时莺儿跟她再贴心,关键时刻宝钗一点都不手软。二是香菱要学诗,宝钗说她得陇望蜀呢。在宝钗眼里,吟诗作赋这样的事是她这样的大小姐偶尔开心时玩一玩的游戏,哪里是像香菱这样一个买回来连家世都说不清的丫头所为?

所以,当听王夫人说金钏儿跳井一事的时候,宝钗也根本没有对金钏儿的同情和怜悯。或许在她心目中,那就是个下人,一个不铭一文的丫鬟,丫头的命不值钱,更不值得王夫人这样尊贵的夫人为之垂泪。不管金钏儿跳井的理由是什么,在宝钗看来,都是金钏儿的不对。所以她说金钏儿是糊涂人。一方面表现出了她对金钏儿的不屑,另一方面也安慰了王夫人的心。想想也真叫人心寒。以金钏儿为王夫人第一大丫头的身份,活着的时候宝钗来拜见王夫人时一定没有少服侍过宝钗,可是,死了以后就得了这篸一句话。这或许就是宝钗不讨人喜欢的原因之一。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跳井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跳井历史人物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跳井历史人物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