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书籍

旧唐书·魏徵传》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

《资治通鉴》是一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书籍。它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由司马光编纂而成,涵盖了从夏朝到五代十国的历史。《资治通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记载和分析,总结了各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经验教训,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这本书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预测未来,为国家和个人的发展提供指导。因此,可以说《资治通鉴》是一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书籍。

想知道夏朝到清朝的历史,要读哪些书

读“二十五史”是重要的选择!二十五史第一部是司马迁的《史记》,记录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关于夏朝,司马迁单列出一章叫“夏本纪”,重要的朝代,皇帝,名人,司马迁都有记述。司马迁的作品开创了史书新的体例——纪传体,就是以人物行动为中心。二十五史都是这种体例。只是,《史记》是通史。

班超编写的《汉书》是二十五史中第一部断代史纪传体史书。记录了西汉一个朝代的历史。《后汉书》记述了东汉一个朝代历史。随后,有《三国志》描述魏蜀吴三国历史,后面还有《晋书》,记录南北朝的《南史》《北史》《宋书》《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等史书。后面还有《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另外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战国三家分晋到五代1300年历史。

近代,吕思勉《中国通史》等著作,也十分优秀。

如果是高中生,如果能读完二十五史,那么她(他)的历史知识,还有语文文言文水平会大大提高,对高考裨益很大。成年人有兴趣读,文学知识也会大大提高。

如果是中小学生,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是比较通俗的。

东汉洛阳分书事件

东汉末年董卓进京了,把首都从洛阳迁到了长安。不过董卓没有烧过书,他还准备将这6000多车全运到长安。但是呢,迁都路途遥远,颠簸流离,运金银财宝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用说运那些竹简了。竹简太沉了,运送不便,太难,没人愿意运。所以董卓走的时候只将那些写在布上的书运走了。运走以后,当兵的也不爱学习,这样写在布上的书籍怎么样了呢?它们被很多当兵的铺到营帐里的床上当成床单用了。反正,最后这些书还是都被毁了。

后来曹操掌权之后,曹操爱看书,又开始攒了不少书。后来司马家掌权后,又都成了司马家的东西了。到了西晋咸宁五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279年的时候,中国历史上出了个著名的盗墓贼叫不准(读“否标”),把战国魏襄王的墓给刨开了。以前人的墓都喜欢放点金银财宝作为陪葬。但是这魏襄王的墓里没有金银财宝,有很多竹简写的书。

竹简上写着的全是蝌蚪文。当然,这并不是说这是外国的书,而是因为在以前我们很多地方的文字都不统一。后来找人翻译后,发现这些书上写的和司马迁写的书差不多,写的是从夏朝到战国的历史。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赫赫有名的“汲冢书”。因为这些书是从汲郡的一个战国古墓中发现的,所以叫“汲冢书”。当时从坟里刨出来的这些书一共是29945卷,将近3万了。

后来呢,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完了之后又有永嘉之祸。这两次暴乱将2万多卷书给打的只剩下3000多卷,九成的书就这样消失了。然而,这还不是历史上毁书最严重的事迹。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毁书是南北朝时期的梁元帝干的。梁元帝在公元55年的时候,毁了14万卷图书,将先秦时代的书基本都给毁完了,给中国文化造成了极大极大的打击。

等到了隋唐年间,政府开始注重整理书籍了。隋朝政府从民间搜集了很多书籍。隋朝还不光搜集,也不白搜,而是搜出一本书籍之后,还给他捐书的人赏赐。政府也不是霸占这些书,而是把原本书校对完了以后,还会将原本书还给捐书者。就这样,这些书攒到了37万卷的时候,隋朝末年了,天下大乱了,宇文化及造反,焚烧宫殿,把这些书给全毁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和夏朝同时期历史故事的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和夏朝同时期历史故事的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想知道夏朝到清朝的历史 要读哪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