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怎么加盟格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怎么加盟格里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董明珠:“跳槽来的人,我一概不要”,管理者这样做合适吗
你好,我是飞翔的川哥,一个逆风飞翔的中年职场人。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上次董小姐把主管骂哭,我挺你。这次爆金句:“跳槽来的一概不要”。好家伙,任性至极!“一概”一出,董明珠就已经输了。这是对人性的无知,对人才的偏见,不光不合适,早晚被打脸。
川哥我以为,任人唯才,任人唯贤都可以,从来没有“任人唯不跳槽”这一说吧。也就是你董明珠混起来了,格力是知名企业,此话一出,豪气冲天,要不是这个前提,你董小姐跟“愤青”有啥区别?
跳槽无关人品,人往高处走是人性使然!
对跳槽者如此歧视,想必董小姐一定是被蛇咬了。她所关注的,毫无疑问是忠诚,是人品。可是,跳槽和人品有关系吗?有,但更多时候,并没有。
在企业发展遇到瓶颈,个人发展遇到瓶颈,自己又无力改变的情况下,什么人会选择跳槽?一定是人才!因为人才会选择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相反,什么人终身不跳槽?混日子的,自我催眠的,装逼弄蛋的,不思进取的。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人,你能指望他对企业负多大责任?这种忠诚,要么有条件,要么是愚忠。
自己培养人可以,但永不引进人才,必死!
我记得马云说过,开始对十八罗汉并不信任,空降了很多高管,最后发现空降的都走了,他们只认钱,而留下来的,还是最初的十八罗汉,所以他后悔了。
他真的后悔吗?我看未必,外交辞令而已。马云心里清楚,没有那些空降高管,哪有阿里的今天?当年的十八罗汉,哪是什么罗汉?今天企业做大了,情怀就成了传说,可饿肚子的时候,咋不把情怀当饭?
董明珠也一样,你今天可以“一概不要”,因为你现在活得挺好,因为你过去种下了好的“因”,但你今天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给未来的自己埋雷。
格力的培训系统再完善,也没资格故步自封吧?天下第一?太平天国怎么样?八国联军打过来了,你告诉兄弟们闭关修炼?刀枪不入?笑话。
中小企业别学格力,先盈利,再吹牛逼!
牛人说啥都能激起千层浪,但我们不能没有思辨,尤其是中小企业。做企业就是为了盈利,在你不能确保活下来的时候,仁义道德什么的都是扯蛋。
中小企业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吸引人才,如何利用人才,只要有价值,都能为我所用。当然,要守住一个底线,不能用吃里扒外,出卖公司机密的人。
川哥我跳槽不是三次五次了,但我知道自己为啥跳,跳槽以后,还能和前同事,前领导有很好的沟通,甚至利益的往来。虽然我也不是什么顶级人才,但像格力这样的企业,这样的文化,让我来我也不来。
总结
别管做多大,人啊,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你越是成功,越要如履薄冰,别没事立个标准,拒人于千里之外。不是有这么句话么:没有永远的企业,只有永远的利益。董小姐尽管说她的话,挖她的坑,咱们作为旁观者,可长点心吧!
但行好事,不问前程。我是飞翔的川哥,希望我的回答能带给你一点点帮助。关注我,一起聊聊职场和创业那点事儿。
问题:董明珠:“跳槽来的人,我一概不要”,管理者这样做合适吗?
@兵法天下 如是说
她就是“格力集团”的掌门人——董明珠。
董明珠的“用人之道”
记得曾经有一档综艺节目,由吴晓波主导拍摄的“中国商业精英”的纪录片《十年二十人》,其中有一期节目中,他采访了“格力”董事长董明珠。
吴晓波问道:“你们格力有个规矩,跳槽来的人基本不用,是吗?”
董明珠非常直截了当:“不是基本不用,家电行业所有跳槽来的人,我一概不要。”
我当年正好作为公司企划部长,对这一期节目记忆尤深,并将其变通用在我对公司销售人员的应聘流程上,曾经也引起公司销售部、生产部、后勤部主管的不解,甚至强烈的不满,一度使公司正常运行陷入僵局,自己也四面楚歌,风声鹤唳。
然而此后的种种迹象表明,我的做法是正确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防患于未然。当年反对我的人也因此抛开前嫌同舟共济。
这一用人法则之我见
古人常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那是对“跳槽”者而言,而对于用人者倘若“跳槽之人,一概不用”,未免有点不近人情,让“良禽”和“良臣”情何以堪?特别是后者。
有道是商场如战场,别人能放弃故主投靠于你,多少也是通过深思熟虑的,他不会无缘无故地投怀送抱。愿意加盟你的团队,至少说明你在同行还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所以说“一概不用”有点绝对和极端。
如今的社会,难道我们还不如三国时的曹操,他对于天下人才都可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于真正有能力有魄力,有创造性思维和工作经验的人,将其一味地拒之门外,或者打入另册吗?这显然不是一个领导者、管理者应有的风度和胸怀。
我认为至少可以变通一下,用发现辩证的眼光和思维对待,应当是“跳槽之人可以任用,但不可毫无理由地委以重任,需要考察,需要细致入微地了解,特别是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
这个道理很简单,试想她本人也不是格力集团的最初的“土著管理者”,36岁由于家庭变故,背景离乡来深圳打拼,如果她的老上司朱江洪也是同样的用人理念,那么董明珠何去何从?命运如何?这个难道不值得深思?
她不也是从一名普通的一线销售人员,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坚韧不拔,一步一步有了今天的成就和地位吗?
正如曾经的一首励志歌曲《在路上》所唱到的:“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 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 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董明珠的用人之道
作为一个拥有将近10万员工的企业,就如同行驶在汪洋大海中的一艘巨轮,它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作为船长、掌舵人——“这个女人不寻常”,她给外人的印象“雷厉风行,六亲不认,胆大心细,心思缜密,大智若愚,宠辱不惊”,几十年家电商场的滚打摸爬,必须有很多过人之处,有自己独到而实用的管理方式。
“董小姐”这个看似极端的说法,却蕴藏着格力对于人才的衡量标准和取舍态度。那就是一个人背离原来的企业无非两个原因:
- 他不认同原本的企业文化,觉得原本的企业文化不行;
- 是个人能力不行,没有办法胜任工作,也不能继续长留下去。
那这两种人,到了格力这样文化很强的企业,他根本渗透不进来,既然无法渗透,留着既不能为企业创造任何价值,同时还将负能量传染给其他同事。
无独有偶,“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对于“跳槽”这个问题,曾经也有过自己的说法:一个人辞职跳槽,无非有两个原因:第一钱给的不够;其二,干得心里不爽。这种说法,表面上似乎是从员工的角度考虑,其实正是体现出一个管理者洞察秋毫后的睿智。
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一目了然,同样都是“商界精英”,管理者的“人才观”也许大同小异,也许格格不入,有的甚至相去甚远。
我们无法定义谁更高明?结论他们的“企业文化”更胜一筹吧?
所以说成功是无法复制的,失败倒是如出一辙。还是最通俗的那就话: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适合才是最好的选择。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
我是兵法天下,感谢题主邀答,与大家分享这一话题。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么加盟格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怎么加盟格里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