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总量M2持续增长,CPI却一直在回落,是什么原因
M2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导致cpi的上涨,这是因为M2的流向并不只是消费端。
比如存款也是M2的流向之一。
此次M2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因为疫情原因导致经济恢复尚需要时间,同时个人消费受制于经济前景不明朗而缩减,最终导致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的钱由消费变成存款的趋势愈加明显。
所以我们看到同期公布的存款金额和增长比例基本都是同步M2趋势的。
另外M2的流向中,会不会有一部分资金进入了股市,这很不好说。
看看这段时间的股市发展,日成交量维持了多日1.5万亿元水平。
如果有资金走出供给端但却走向了股票市场,这并不会抬高cpi,因为压根没进消费市场,只会提高股市的数据。
这一点很有可能。
感谢阅读、点赞!欢迎关注@兔子说财经 ,不正经、趣读财经数字背后的故事关注我们就对了!
首先,M2和CPI是有关系,但并不是线性相关。也就是说,M2的增长,不会直接导致CPI的上升。M2是指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包括流通中的货币、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如果说相关性更大,可能M0作为流通中的现金关系更紧密一些。
第二,CPI,是衡量消费品价格指数的,除了CPI,还有另一个重要指数,PPI,这个是衡量生产品价格的指数。社会物价水平,CPI也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二者不一定同方向变动。比如,前一阵,CPI上市,PPI则处于下降状态。
第三,市场上的货币增加,不一定是用来购买商品了。除了消费之外,还有投资,比如盖房子、搞基建,或者投资股市,这不,最近半个月股市很是火爆,也吸引了不少资金。
第四,在CPI的计算上,也是分了很多大类的,每一类的权重不一样,其中食品和交通的比重比较大,六月份的油价比较低,食品价格相对也不高。
M2上升并不意味着消费者的收入相应上升,也不意味着消费品的市场需求增加,故消费者价格指数也不会必然上升。这种状况是由货币政策效应的传导机制所决定的。M2余额主要是由贷款余额决定的,而贷款余额是由利率和准备金水平决定的。在利率和准备金水平下降的情况下,贷款余额通常会增加,由此提升了M2余额增加。但是,我们有必要切记一点,社会上凡是有借贷能力的往往是资产所有者,也就是说有抵押物的企业和个人,比如企业以资产抵押,购房的个人以房产做抵押按揭。这时,货币首先流向的是资产所有者,而不是大多数消费者,所以,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会增加,也就不会有新的消费需求,对cpi的作用也不会像M2上升的作用那么大。既然货币首先流向的是资产所有者,那么M2的上升必然首先导致资产价格的上升,比如房产,股票等等。那么什么时候M2增长的效应会传导到消费端,并导致大多数消费者收入增加呢?这个只有等到资产需求的上升,导致资产价格的上升,使得资产或资本品的供给端提升产能,扩大就业时才会导致工薪阶层的收入增加,进而产生新的消费,并带动消费品产能的增加,消费品价格上升使得消费品供给端提升产能,增加就业,这时全社会的消费能力才会有所增加。假如此时消费品产能滞后于需求,就会产生通胀,才会有CPI水平的显著上升。通常来说,和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对CPI的影响更为直接,比如减免个税就会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有效需求。有效需求增加就会直接作用于消费者价格指数,也就是CPI的上升。
理解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的不同,也就会理解了为什么M2增加不会直接导致CPI上升的逻辑了。
第一,货币总量并不会都流向消费;第二,货币增量流向消费端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三,目前消费不振导致需求端不旺;第四,制造业原材料价格下跌较大导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幅度较小;第五,我国CPI统计方法并不能完全反映物价的实际变化。
1.M2的增量流向了多个地方。M2包括流通中的现金,个人和单位活期存款以及个人和单位的定期存款。也就是说M2可以流向消费端,也可以变成活期存款,同时也可以变成定期存款,另外企业也可以用现金或存款存款扩大生产或购买原材料,企业或个人也可以用M2购买房产、黄金或股票等资产。也就是说M2增长的11.1%,去向有多个地方:1.消费,2.活期存款,3.定期存款,4.企业投资或购买原材料,5.企业或个人购买资产,6其他。
从而我们可以看出消费端只是M2去向的一个方面。6月份虽然cpi只增长了2.5%,但存款却增长了10.5%,这个增长速度和M2是很接近的。
2.货币从发行到转换成消费需要一定的时间。6月份M2虽然增加了11.1%,但是这些钱不会立即转化为消费。如果钱转化为消费,首先需要先到消费者手中,而消费者钱要增加的话需要收入增加或投资收益增加,这些都不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除非国家直接给每个人发钱、发现金。
而消费者即使拿到这些钱,由于对经济未来的不确定性,会优先储蓄或理财投资,这样的话转到消费端的钱也是有限的。
3.消费不振仍旧是国内经济的主要特征。消费不振导致需求不足,而我们都知道物价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比较大,需求越大,物价越会上涨,需求越小,物价上涨幅度越小或者下跌幅度越大。所以消费不振、需求不旺是6月份cpi上涨幅度较小的重要原因。
4.受疫情影响,国际和国内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使企业的成本大幅下降。
6月份国内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跌4.4%,这对企业生产的产品来说有效的降低了成本,造成6月份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也下跌了3.0%。
生活资料的出厂价格尽管有所增长,但增长率只有0.6%,是近一年来第二低的数据。
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幅度这么低,物价上涨太高是没道理的,cpi2.5%的增长率同生活资料出厂价格0.6%的增长据相比是合理的。
5.我国cpi统计数据是有局限性的。下图是我国cpi统计的构成,显然食品占比过大,而现在居民消费较多的居住和娱乐教育文化等占比较小,这使得统计出的cpi数据比实际的物价上涨幅度要小一点。
总结:物价水平受多方面的影响,除了货币总量外,供求关系、原材料价格和物价统计方法也是影响CPI大小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客观地看待M2的较大增长,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怎么让M2的增量进到自己的口袋里,也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收入。
cpi与M2正相关,但是滞后于M2。
受疫情影响,世界各国都实行货币扩张政策,与西方国家直接补助不同,我国的补助主要是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进行补助,补助的是一定规模的企业,由于企业的运行周期较长,加之补助金额相对规模企业来说比较有限,不太可能立竿见影,转化为消费力。
由于M2增长主要在生产环节,对目前消费水平的影响有限,长期来看,对cpi的增长还是会有间接影响的,直接影响cpi一般在半年或两三年之后。
韩国汽车和日本汽车差距大吗
韩国汽车和日本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日本汽车的品质几乎是公认的全球第一,日本汽车师从德国,但是在品质上几乎是超越了德国。
韩国汽车主打的是年轻人市场,以年轻人的审美为卖点,在设计比较迎合年轻人的口味。
韩国车与日本车,差距有多大?这个还是要看车型的,也要看不同的标准来评判的。
我这里更喜欢用韩系车与日系车进行说明。其实,两个系别的车都经历过模仿到自主创新的步骤。
其实各有优势的,日系车的机械性能均衡稳定,韩系车的配置高,设计颜值高(现在不是了)。这些都是我们能够肉眼看到的以及能够触觉到的。
其他的方面就要看企业造车理念了,这里真的是将企业第一代经营者的精神融入到了产品之中了。
日系车,大家能够看到的有丰田,本田,马自达,日产等等。韩系车,就是现代与起亚比较出名点。
讲讲车企,丰田是世界上车企中盈利水平最高的车企,因为那一套成本管理理念,还有丰田特有的丰田生产方式(TPS),现在仍然被全球制造业奉为神级的地位。因为,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先生就是一个对于成本还有管理方式非常执着的人。
然后就是本田,我们常常听说,买本田就是买本田的发动机送汽车。的确,本田宗一郎先生对于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上的那股劲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特别是几次拉力赛打出了名堂。
其他的如马自达对于自然吸气的执着。日产的话,就是职业经理人管理的企业,反倒不像日本企业了,因为他的成立之处就是为美国克莱斯勒代工的,但是日产里面有一套管理方式,特别是供应链的审核方面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
韩系车,现代和起亚其实都是一个财阀出来的。其实这个和韩国人的民族性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朴正熙总统时期对于韩国发展的执念。他们从为美国代工,然后一步一步的学习,吸收,优化。所以,韩系车对于美国人的特别是我们说的中产家庭喜好摸得特别准,不到15年就打入了美国市场,而且多次在美国的各类评测上获得优胜。但是,毕竟靠着模仿起步,很多工艺没有吃透,技术上遇到了瓶颈期,现在与自主品牌来讲,优势已经没有那么明显了。
最后,虽然问题没有问,但是还是要说下的,得益于我们国家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已经齐全的工业门类,我们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好了,比如3大件里的发动机已经能够逐步追上世界水平了。不过,还要继续努力,因为有些技术是要花钱花时间去砸的!
太大了,韩国咱们所知道的车型,现代,起亚和双龙,这些车你看现在还有人买吗?日本的丰田,三菱,马自达,英菲尼迪,这个还用比吗?子品牌和车型什么雷克萨斯,帕杰罗,埃尔法啥的就不说了,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日本因为国家相对比较小,空间有限,所以日本车的最大特点是省油,舒适,而韩国车实际和中国车有些类似主要是便宜!
汽车行业韩国和日本还是蛮大差距的
1汽车品牌
韩国:起亚 现代 双龙 Spirra 现代劳恩斯
日本:日产 丰田 本田 斯巴鲁 铃木 马自达
三菱 讴歌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汽车品牌方面明显日本优势很大,从低端到高端应有尽有
2汽车销量
在2019年10月轿车销量排名前15中,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德系(5席)与日系(7席)两强争霸的局面,好在英朗发挥不错,为美系争取了一丝颜面,中国品牌仅有帝豪一根独苗,韩系全军覆没。
3汽车科技
日本是老牌汽车强国,韩国虽有过辉煌担差距还是很大,辉煌时的韩国汽车尚且不足以撼动日本汽车,更何况此时日落西山的韩国,仅能在汽车的新颖设计方面下苦功夫,毕竟核心汽车工业远比不上日本
4汽车保值率
日本车汽车保有量世界第一,保值率非常高,车龄两三年的二手丰田车价格几乎只比新车省了购置税,且二手销量很高,相比之下韩国车贬值更快
纯手打感谢关注评论[祈祷]
我要告诉你的是,当今制造业都很好,如果有差距只是某些差别而已,甚至都不是差距,中国汽车也是这样,差别之中存在一小部分差距,但是也存在一些后发优势,比如,后发者名气小,但是,配置高,就一个原来的名气大,横霸天下,比如,奔驰,宝马,让你座在引擎盖上哭,但是,也无法改变你对它的情有独钟!
保险公司最新排名,你买保险会选哪家
新华保险公司很坑,去了才知道,什么无责任底薪,就是骗你去开单,哪怕开个自保荐也好,还有自称很牛逼的多倍保,赔付7次,人生一次重疾就够可以的了,哎自称公司如何如何的好,太贵了,还不如华夏产品性价比高。
看来看去,依旧是几大老牌险企占据了半壁江山
这个保费高,不代表质量一定好啊
他们保费这么高最大的原因还是大家的信息不对等,以及对保险产品的不了解,当然还有一个我们不能忽视的原因就是人海战术
不说别的,就说前三,遍布各大中小城市,甚至到了乡镇
目前产品性价比高且售后服务及理赔过硬的基本上是合资企业了,人家成立的时间没那么长也算了,基本上都只有省会城市有分公司、网点,且不发达的省会城市也没有,这就掐断了国家三分之二的人的信息传播了
再说到产品,用大部分代理人来说,我们家的产品都是最好的。我只想说清朝早就亡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说到这又会有人说他们的公司实力了,你以为合资企业都是吃素的么?
再就是人海战术了,这个其实不需要我说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多少家险企招的客户其实就是自己的代理人呢?
所以啊,还是那句话,再大的保险公司,不会因为合同没有的多给你一分钱,再小的保险公司也不会因为合同有的而少给你一分钱
有选择的情况下,建议选择合资险企。
没有什么选择的情况下,只能被动选择了。
最后,愿大家都选对保险!
太平洋保险公司理赔快,我只给老公买了二百一年的意外险,他手指被毒虫咬了去医院看了门诊,花了六百,报了3⃣️百,收据放家里有一周,旅游回来当晩上传资料,第二天钱就到账了,我感觉保险是非常有必要买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月份汽车销量排行如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2月份汽车销量排行如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