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歌词是违背常识的

“好人一生平安”

难道得平安的都是好人、不平安的就是坏人吗?!

事实上,好人不一定平安,坏人未必不平安。

好人一生平安,是人们对好人的祝福。意思是好人应该得到平安,正所谓好人有好报。

有哪些歌词是违背常识的 - 宝贝英语

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需要拉纤的船,一个人拉不动,而且顺风摇橹,逆风拉纤,他要是一边唱歌一边拉,肯定是被船拽着走。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蝴蝶的口器大家都见过,是一根卷曲的细须,所以,张张嘴违背常识,应该是....伸开嘴,而且,蝴蝶的嗅觉器官在触角上...张嘴闻花香绝对扯淡。猪头猪脑猪身猪尾巴,从来不挑食的乖娃娃,每天睡到日晒三杆后,从不刷牙从不打架,猪其实早上是很少睡觉的,另外,猪其实常打架,打的方式就是......互相咬

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歌声确实脍炙人口,受人喜欢。,但她早期唱的《丰收歌》,其开头两句就有违常识:“麦浪滚滚闪金光,棉田一片白茫茫”,稍有常的人都知道,麦子成熟是夏初,而棉花成熟是在秋季,两者是不能同时呈现的。

这里有21条回答被折叠!我估计绝对说了不该说的严肃歌词的话。其实真正意义来说诗词和演唱的歌词,是绝对有同工异曲之妙的。

不是严格的意义来说,写作文字表示事物与作词他要考虑谱曲的时候,绝对有脱离常识的,也就是说,歌曲的唱词要求的是一种美妙的意境表达,就没有绝对要求以事实绝对相符对等来说是非!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确有很多的歌词虽然表面已经违背了常理常规常识,但绝对不能以歌的美妙相提并论,更不能以此来断定整首歌的实际思想意境高度而脱离实际。

如果真要吹毛求疵的,非要讨论每一首歌的歌词的好坏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在多数欣赏的情况下是听它的有曲有灵魂唱声情感中得到升华的,所以就没有像写小说那么字斟句酌的要求了。

错误最明显的二首歌居然没人说!风吹麦浪,花好月圆夜。风吹麦浪是秋天的景象,作为一个农民听着这句歌词是真别扭!花好月圆夜有一句歌词是:月儿高高挂,弯弯好像你的眉,花好月圆夜,怎么会弯弯好像你的眉

历史上有哪些残忍到令人发指的记载

历史的黑暗有时超出了我们普通人的想象,有些古代的统治者残忍的程度确实令人发指,我们可以在此举两例子。

1.黄巢以人肉做军粮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全国水旱连连。官府依旧盘剥百姓,苛捐杂税,各种徭役,搞得民不聊生。黄巢参加了王仙芝的起义军,后来王仙芝兵败被杀,黄巢成了这只军队的首领。 黄巢于公元880年攻占长安,随即建号称帝,国号大齐。长安城破之日,黄巢的军队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烧杀淫掠,将繁华无比的长安城变成一座人间地狱。不仅滞留在长安的王子公主、达官贵人无一幸免,就连普通的富裕之家也跟着遭殃。

据新唐书记载:不过几天时间,大肆劫掠,绑人勒索财务,称为“淘物”。富家之人都被光脚驱赶,看到高门大户,便争着涌入奸淫妇女。只要是官吏,不问青红皂白,一概斩杀,烧毁房屋不计其数,宗室王侯几乎全被屠杀。真可谓“朱门甲第无一半,当街踏尽公卿骨”!

当时,有一小股唐军偷袭入城。幸存的城中百姓欢呼迎接。等黄巢重返长安城以后,对城中百姓恨之入骨。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下令屠杀城中百姓,浩劫过后,长安城中百姓被屠杀者多达八万余人。

黄巢兵败以后,率军十五万向东流窜。临行之前将凝聚历代王朝心血,建筑繁华富丽的长安城付之一炬!在行军途中,由于军粮奇缺,黄巢竟然大规模的屠杀河南、山东的百姓,并建造数百巨碓,采用机械化方式,将活人辗碎充作军粮。据最保守的数字统计,仅在陈州一地,被黄巢的军队吃掉的百姓就远超30万之巨!

明成祖朱棣残杀建文旧臣

说起残暴,明成祖朱棣绝对令人发指,堪称他帝王生涯一大污点。1402年,他夺了亲侄子的皇位,导致了百万人战死沙场;建文帝宫中的宫人、女官、太监被杀戮几尽;他又迁建文帝母亲于懿文陵幽禁,杀掉建文帝三个兄弟。建文帝七岁太子朱文奎于乱中“不知所终”,肯定被杀了,另外的小儿子朱文圭当时才两岁,还是在怀抱之中,朱棣先把这个小孩幽闭于广安宫,直到明英宗时期才被放出来,由于朱文圭自小便受到囚禁而无法和外界接触,所以被释放时连牛马都不认识,没过多久就死去。他一次性枉杀建文帝忠臣及其家属1万4千多人。

朱棣的谋士姚广孝在北平时对他讲,方孝孺是天下“读书种子,”绝不可杀。朱棣召方孝孺入殿,方孝孺也不施礼,依旧嚎哭不已。朱棣说:“诏天下,非先生不可。”方孝孺边哭边骂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朱棣怒急,大声叫道:“怎能让你痛快一死,即死,难道你不怕我诛你九族吗?”

方孝孺大喝:“便诛十族又奈我何!”朱棣命卫士用大刀把方孝孺嘴唇割开,一直划裂到耳边。然后,命人逮捕其九族亲眷外加学生,凑成十族,共873人,依次碎剐杀戮于方孝孺面前。方孝孺忍泪不顾,最后被凌迟于聚宝门外,时年46,充军边远地区而死的有1000多人。孝孺临刑前做绝命诗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尤,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庶不我尤!”

兵部尚书铁铉被逮至京,朱棣派人割掉铁铉耳鼻,在热锅中烧熟,然后硬塞入这位忠臣口中,问:“此肉甘甜否?”铁铉答:“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朱棣下令寸磔铁铉,这位忠臣至死骂不绝口。朱棣又把铁铉80多岁的父母投放海南做苦役,虐杀其十来岁的两个儿子,并硬逼铁铉妻子杨氏和两个女儿入教坊司充当妓女,任由兵士蹂躏。

朱棣皇位得来不正,妄图以血腥屠杀抹杀舆论,结果把自己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结语

古人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历来统治者又多为残暴不仁,我们生逢盛世,不受乱离之苦,不忧杀戮之祸,是我们民族的幸事。

您好,我是观象斋主人,文化领域创作者,欢迎关注交流,点赞评论哦。

谢邀~~人类的发展史中,残忍而荒诞的记载不在少数。例如:

搅拌脑浆,永享安康

在历史记载里,人类最早的手术,是颅骨钻孔手术,这个手术,用燧石、金属打开病人的头骨,用来移除在颅骨骨折后产生的碎片,有人活了下来,也有人当场死在了手术台上。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脑袋管着人的思维,,如果随便碰了脑子里的东西,就会有坏事发生。

对于思维异常于平常人的病人,会被认为是思维错乱,需要到脑子里进行矫正,于是有了比开孔取碎片更恐怖的方式。

1888年,瑞士医生戈特利布.伯克哈特切开了6个人的脑袋。虽然他是医生,但是他没有任何外科手术经验,他选择的这6个脑袋,是精神分裂患者和妄想型精神病患者。他根据流传下来的图纸,就像古代医生一样,用环锯,在太阳穴附近钻孔。

但后来,他的锯子,就走偏了方向:他切入大脑硬脊膜,将一部分大脑皮层舀出来,有的脑袋他舀了一大勺。据记载,他将一个很漂亮的金属杆子推入你软乎乎的大脑中,会弹出一个钢丝圈,然后转上一圈,搅拌充分。它并不像打蛋器那样能打出非常匀的馅料,它更像是用一个挖球器来挖过度成熟的蜜瓜。

尽管手术后,有些病人变得安静了,不再有幻觉,但很多都留下了神经上的后遗症,最后死于因之产生的并发症,或是自杀了。当时一位精神专家说:“(伯克哈特)建议应该移除不安的病人的大脑皮层以使他们安静下来。”

伯克哈特的手术是早期的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尽管这个术语直到几十年之后才被创造出来。

截肢表演赛

(请先一起,倒吸一口凉气)

几千年来,截肢可能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了,但截肢的死亡率也十分可怕,高达60%,甚至更高。一直到19世纪,都还没有可靠的麻醉术出现,这也就意味着必须快速完成截肢,以使病人醒着的噩梦时间缩到最短。

16—19世纪,典型的腿部截肢是这样进行的:病人被强力压住,以防止其移动,一条止血带用来阻隔腿部的主动脉。医生使用一把弯刀,切开骨头外的皮肤、肌肉,最理想的是一刀切好,然后把骨头锯开。有时候,开口的血管会使用灼术来处理(用热铁、沸油或是含硫酸盐的化学药物);肉呢,要么就不处理,要么缝起来。

6秒钟之内截断一个大腿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然而无论医生们的速度有多快,手术过程通常都是伴随着病人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

有时候,叫声不是病人发出的,而是来自其他人。

19世纪40年代,在苏格兰地区,有一位名叫罗伯特·利斯顿的医生,号称“西区最快的刀”,他的每一场手术,既是手术,也是表演。

每次,他的截肢手术,都会有很多医学生在旁听席上观看,几乎可以说座无虚席。

他要求大家给他计时,他的速度很快。

他的截肢手术从最开始切开,到伤口闭合,所用时间通常不到3分钟。

他的速度太快,也会时常伴随着意外的发生,有一次他竟意外切掉了病人的睾丸,而且是从根上切断!

有一次,他偶然切掉了他助理的手指(助理通常将病人的腿固定住不动),可怜的助理后来也因为手指被截断而死于坏疽。

还有一次,他甩动的刀子划到了一个围观者的外套,这个围观者因为恐惧而倒地身亡。

但是,这种浮夸手术的氛围在当时并非独一无二。当时这些都是售票的,只要花大价钱就可以观看最受欢迎的医生做手术,观众几十个或是几百个不等,医生会在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收获到掌声。

有哪些歌词是违背常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