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的故事?
“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茶π,自成一派”
当这几句非常熟悉的广告语在你耳边响起时,你一定会联想到农夫山泉。
今日,农夫山泉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21.5港元/股,介于招股价19.5元至21.5元的上限。开盘价为39.8港元,较发行价暴涨85.12%,市值达4452.92亿港元。
其创始人钟睒睒的个人财富一夜之间急剧增加。按照农夫山泉与万泰生物当前的市值,以及钟睒睒的各自持股比例计算,钟睒睒的整体身价或已达4000亿元,跻身中国第一大富豪。
一直以来,“大自然的搬运工”是农夫山泉着力打造的市场形象,但实际上,相对于“搬运工”概念来说,农夫山泉更像是“大自然的印钞机”。
招股书清楚地显示了农夫山泉卓越的赢利能力:2017年收益174.91亿元、2018年收益204.75亿元、2019年收益240.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2%。
近三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33.85亿元、36.12亿元和49.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0%。
2019年农夫山泉净利率上升到22.8%。而我国软饮料行业的平均净利率只有9.6%,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而60%的毛利率让农夫山泉再次走入聚光灯下,一直低调的掌门人钟睒睒也终于浮出了水面。
“有点甜”背后的故事
据江湖传言,钟睒睒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出身书香门第的钟睒睒小学五年级被迫辍学,下放做了泥瓦匠。在他23岁那年,高考终于恢复,急于改变命运的钟睒睒参加了两次高考,却都名落孙山,第三次才终于考上电大。在报考《浙江日报》记者的日子里,他结识了同样两次高考失利的马云,二人惺惺相惜,互相鼓励。或许是钟睒睒考取记者的消息鼓舞了将要支撑不住的马云,当年的马云也考上了大学。
农夫山泉事件的来龙去脉?
农夫山泉事件是应该是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是指2013年4月以来,在27天的时间里《京华时报》创造了"一家媒体批评一个企业"的记录,持续28天以连续67个版面、76篇报道,称农夫山泉"标准不如自来水",引发了不少市民对饮用水问题的强烈担忧。2013年5月6日,北京市质监局介入调查,农夫山泉桶装水因标准问题停产。同日,农夫山泉宣布已经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提++讼,要求《京华时报》赔偿名誉权损失6000万元。2013年11月4日,农夫山泉在其官方微博称,已派员上京举报《京华时报》。
农夫山泉事件起源于2021年1月,泉州当地一位消费者在购买农夫山泉瓶装水时发现疑似外包装被揭去并填充其他液体的情况。此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和质疑,消费者对农夫山泉的产品质量提出了严重质疑。
农夫山泉随后通过媒体发表声明,坚称产品质量正常,表示该问题可能由于生产环节的误操作导致。事件迅速引发社交媒体的热议,消费者和专家纷纷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要求农夫山泉公司全面调查并公开处理此事件。
农夫山泉事件指的是2021年3月22日,某些媒体曝光了农夫山泉瓶装水中检出微塑料的情况,引起了公众关注和讨论。农夫山泉随后回应称,公司一直积极关注微塑料问题,对产品质量高度重视,已经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担忧和反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夫山泉历史故事简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夫山泉历史故事简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