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过年习俗:姑舅亲,辈辈亲,姨表亲,不算亲,到底啥才亲?

古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也是现实生活写照,就是亲兄弟姐妹还有有钱有势嫌弃无钱无势的,走的也有远近亲疏之分,何况堂兄弟姐妹姑表姨表亲。

但朋友就不一样了,只有趣味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才能在一起融洽和睦相处,古话说:“朋友能替生和死″,想必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现在我们这里还流行一句话:“朋友望朋友好,亲戚望亲戚倒!"!

亲戚是血脉,好坏我们无法选择,但朋友邻居好坏我们可以任意选择,“远亲不知近邻!"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亲疏还是看平时来往相处,与血亲没多大关系!

其实这句话很现实的问出了了如今的血脉亲情邻里关系,不止农村,城市也是这种问题。

在老一辈人的眼中,什么最亲,答案肯定是血缘,亲戚最亲,哪怕很久都不来往了,但是只要人还在那么就是最亲的人。邻里关系再好,哪怕天天在一起,但是你永远不是最亲的人。

到如今不一样了,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已经实现了,有可能和如今的社会发展有关,有的人去外地发展定居了,离得远了。或者很久不和亲戚来往了,经过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人就会觉得亲戚已经不是那么亲了,因为很多事都是邻里朋友帮忙办的。

还有就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更换和社会的发展,很多年轻人甚至都没有见过一些远方亲戚。

这就导致如今的远亲不如近邻。

过年有哪些习俗和禁忌呢?

我们这边也有习俗呀!大门上的大红灯笼,自除夕傍晚至正月十六只要敞开就得通宵。干脆,那些禁忌的事儿还是不说的好,一些闲来无事的老太太们说起来还挺渗人的!……离年避近啦,高高兴兴过新年,别想那么多!太平盛世,心底踏实!!

我们这里:

有向长辈拜年、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象征着岁岁幸福、岁岁平安。

有合家围炉、整夜守岁的习俗,传达着辞旧迎新,珍惜团圆的美好愿望。

有围炉的桌子不能挪动的习俗,象征着一年吃得安安稳稳。

有桌子上的莱不能全部吃光的习俗,要有剩饭剩菜留给下一顿,象征着承前启后、年年有余。

有水缸的水要贮满的习俗,象征着岁岁有余。

有米缸的米要贮满的习俗,象征着年年不断炊。

有灯火不能熄灭的习俗,象征着香火不断。

有说吉祥话、不能说脏话的习俗,传达和谐美满的预兆。

每个地方,过年都会有它的风俗习惯,当然这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在我们老家过年。过年要整点,园子,扎豆腐,底子。也是豆做豆做成的。过年了,底子拍厚点。这证明了自己有老底。有钱。

每年过年。有弟兄的,二八就过年。今天在他家,明天在他家。一直到三十。

过年,首先小对联,是童年不记。贴在厨房,坊门口都行,有猪,鸡的。就贴六畜兴旺,大门外要贴大对联,把对联贴了再吃年饭。再把门关上,火炮一放,就准备吃年饭。年饭整好,都坐上去一起吃。如果外面有人叫你,不要作声。让他去喊!

年饭的菜很多。最少不了的圆子。饺子,青菜,吃好了,再去开门。就准备去玩,打的打麻将。而我,什么都不做。准备等后看睌会。每年都不可少的晚会,必须看完为止。

看完睌会之后。再看看有没有其它的事要做的。然后就准备初一朋友要来拜年的。把吃的东吃准备好。再看门,看电路问题,再把家里一打扫。打扫的这灰尘不要到掉,等过了三天年再到在外面。

我们初一到是给朋友拜!

初二就给娘家爸妈拜年!

初三儿媳给她爸妈拜年!

初四就给老少姑妈拜年!

到了初五六就随便拜年!

反正十五没过完。都在过年,如果没拜上年的都可以去。

十五过就年过月尽了。该干么么就干什么。不过现在没什么事做。还是玩。

我们村庄是万年灯。三条长灯,每条灯,l7人,每年初八灯必须出行。灯就到每家每户门前玩。有摆香按的。有鱼,有肉,摆起。村庄的新娘子到你门前划彩龙船,房主还要给钱。还有的生了宝贝儿的就让儿子去贡一下灯,让儿孩子胆子大。又能保佑儿子,这也属于一种迷信。如果有许愿生了儿子的。就在灯上搭红布。整好了之后灯再就到其它队,其它村庄玩,一直到十五晚上十二点钟灿灯。过年就散结束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乡村知识小课堂春节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乡村知识小课堂春节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农村过年习俗:姑舅亲 辈辈亲 姨表亲 不算亲 到底啥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