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地区张姓排行第几大姓?
张姓在泉州排第六位。
张姓作为中国三大姓之一,其派系之多实在无法一一列举,因此在福建,不同时期入闽的张姓来源也各不相同,以至到了泉州,张姓也很难能像陈姓那样笼统的划分为简单的几大派。
张姓作为中国三大姓之一,其派系之多实在无法一一列举,因此在福建,不同时期入闽的张姓来源也各不相同,以至到了泉州,张姓也很难能像陈姓那样笼统的划分为简单的几大派。
但泉州的张姓,我们大概可以按入闽时期概括为四类:其一为晋代衣冠士族南渡避乱;其二为唐高宗时期随陈元光入闽平乱;其三为唐末随“三王”入闽割据;其四为宋元以后零星入闽避乱等。
其一,衣冠南渡
唐末,曾经有一位名为张延鲁的泉州人,率耆老迎王潮三兄弟等中原将士入泉,张延鲁所在的张姓即晋江张林。这支张姓,据说是东晋末年(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宋时,有琅琊王郎中令张祎殉国,其后子孙入闽,沿晋江而居,从而衍生出晋江之张林。
因世系太过久远,故后泉州的张姓尊延鲁公为开闽始祖,张林族裔以镜斋公为开基儒林始祖,镜斋肇基五季宋初,生九子,后裔分为莲池、上仓、上库、厅上、楼下、上方、同安、安溪、漳浦等九大房,今之子孙遍布海内外。
因世系太过久远,故后泉州的张姓尊延鲁公为开闽始祖,张林族裔以镜斋公为开基儒林始祖,镜斋肇基五季宋初,生九子,后裔分为莲池、上仓、上库、厅上、楼下、上方、同安、安溪、漳浦等九大房,今之子孙遍布海内外。
其二,开漳平蛮
唐高宗时期,陈政、陈元光父子奉旨入闽平定蛮獠啸乱,当时陈将军同郡张龙、张虎兄弟以府兵校尉身份担任分营将之职随同征战。张虎,即张伯纪,现存有纪念他的太尉堂坐落于闽南漳浦县城(绥安镇)南门外溪南中营村,其楹联有“清河望祖根基永固,祥符荣昌世系长绵”、“大唐开泰漳州府,鹿水肇基太尉堂”、“念祥符先祖,威震百粤十州;冀太尉后昆,声播五湖四诲”等,郡望“清河”,其后代遍布泉、漳、潮等地。
唐高宗时期,陈政、陈元光父子奉旨入闽平定蛮獠啸乱,当时陈将军同郡张龙、张虎兄弟以府兵校尉身份担任分营将之职随同征战。张虎,即张伯纪,现存有纪念他的太尉堂坐落于闽南漳浦县城(绥安镇)南门外溪南中营村,其楹联有“清河望祖根基永固,祥符荣昌世系长绵”、“大唐开泰漳州府,鹿水肇基太尉堂”、“念祥符先祖,威震百粤十州;冀太尉后昆,声播五湖四诲”等,郡望“清河”,其后代遍布泉、漳、潮等地。
其三,三王入闽
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河南光州人张天觉以参谋参与平定王仙芝之乱,授南剑州刺史,后弃官入闽定居,其兄弟五人分居漳泉各地,长兄居住驷行铺,次兄迁居兴化,三兄迁岱登,四兄移处漳州,而张天觉居泉州灯檠山贤坂里,其后昌盛,遍及闽地。
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固始县东乡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农民起义军自江西入闽,固始县魏腔乡祥符里张睦随三王南下主闽,授三品官领榷货务,封为尚书右仆射,909年封梁国公,933年赠谥太师,为人闽始祖,以居所成“风池张”(福州)。925年,王审知诸子争夺王位,张睦三子见形势不妙各自南下分开居住,也有部分后裔定居泉州。
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固始县东乡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农民起义军自江西入闽,固始县魏腔乡祥符里张睦随三王南下主闽,授三品官领榷货务,封为尚书右仆射,909年封梁国公,933年赠谥太师,为人闽始祖,以居所成“风池张”(福州)。925年,王审知诸子争夺王位,张睦三子见形势不妙各自南下分开居住,也有部分后裔定居泉州。
其四,宋后避乱
明正德年间(1506~1522年),仙游大济南塔峰第18世秉积长子世玉,又名十郎公,因避难入赘南安黉后李氏,至第3代开族立祠,以“鹏溪”为堂号,后遭遇匪患,部分宗亲遂返迁枫亭苍厅等地。
《张氏始祖伯纪公衍裔地方略言》记载:“宋末,漳泉绎(驿)骚乱,赞唐(或同)将军张均正(约1254年)受命行兵平乱(即义兵勤王),后卜居金门青屿。”
..................................................................................................
文/圭海四记
参考:张志民「福建张氏支派探析 」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泉州历史人物姓张有哪些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泉州历史人物姓张有哪些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