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陕西旬阳过元宵节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陕西旬阳过元宵节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过年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哪流传下来的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同时也是最富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农历正月初一,是新一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过年是农耕祭祀活动的产物,伴随着历法的成熟应用,以及铜器与铁器的产生,而沉淀的岁时年节文化。

过年从吃腊八开始,到正月十六为止。除夕、初一和十五最为隆重。

除夕是关门闭户自家团员,初一之后是走亲戚拜年,十二开始出灯耍社火,到十五闹元宵最为隆重。

陕西旬阳蜀河古镇“烧狮子”最有名。

摄影家薛精兵报道:

历史悠久的蜀河烧狮子总是那么吸引成千上万的人们去围观,去祈福,去看个究竟。

有经得起烧的狮子,本质是有经得起烧的人;更有会做火冲花子的匠人,还有会烧花子的人们。

每当狮子舞起,花子烧起来,那个壮观场面让人兴奋,硫磺刺鼻的味道让人喘不过气来 、扑面而来的烟灰和飞溅的火花让人躲之不及。

围观者的起哄声,烧狮子簌簌的火焰喷射声,女人孩子被火花烧痛的叫喊声,烧痛了烧恼了的舞狮子的大吼叫骂声,过门而不停,惹得主人不高兴的吼叫声。

唯有不出声不怕烧还要凑近的除了烧狮子的人那就是摄影人,拍过一次有经验的都是全服武装——口罩 、帽子 、不怕烧的衣裤,捂得只有两个眼睛还要带上防护眼镜,半小时拍下来就成了非洲人了。

就这样蜀河烧狮子代代相传,激发了蜀河人的热情,引来国内外的友人关注参与宣传,成就了蜀河的一大品牌。

2019年正月十三,蜀河狮子出灯了,我和十几位旬阳摄协摄友再一次共同参与见证了这盛大而又刺激的激烈活动!(图片来源于薛精兵摄影)


旬阳礼节规矩 - 华夏历史

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前!传说中国的夏商朝之前还有一个虞朝,虞朝也有几千年…。远古时代,中国人的祖先开始农耕为主的生活方式,农耕最重要就是根据节气进行耕作。以前春节就是年首的庆祝祭祀活动。

怎样判断日期与节气?中国远古有根据太阳照在木杆上的影子长短统计作为季节变化的测量依据,据说在河姆渡有七八千年的炭化稻谷遗存,说明中国的春节也应该有相应历史,或许当时有其它名称…。

将一年下来木杆的影子长短排列好,太极图就产生了!


过年,也叫“年节”,是民间口头上的说法,传统上的称谓是新年、大年或新岁。

过年,作为我国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最重要的共同节日,是从汉武帝太初元年颁布实行《太初历》开始的。即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也就是“年”)固定下来,称之为“元旦”,并延续至今。但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由于采用了公历(阳历),使用“公元纪年”,把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于是,当时的民国政府就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也就是过年。

在过年(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表示庆祝,以祭天祈年、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同时,不同地区的人们过年,又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及民族特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陕西旬阳过元宵节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陕西旬阳过元宵节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旬阳礼节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