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四年级历史人物文章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四年级历史人物文章有哪些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自哪里,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

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九《汉纪二十一》“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冒犯我强大汉朝的行为(言行或者侵犯),即使再遥远艰难也要诛杀你;打得你服气.(东汉)班固《汉书》卷七十:“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犯我中华者 虽远必诛。

孝元皇帝下建昭四年(丙戌,公元前三五年)

郅春,正月,郅支首至京师.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丞相匡衡等以为:“方春,掩骼、埋胔之时,宜勿县.”诏县十日,乃埋之.仍告祠郊庙,赦天下.群臣上寿,置酒.

六月,甲申,中山哀王竟薨.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及薨,太子前吊.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以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是时驸马都尉、侍中史丹护太子家,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是我们今天的说法,在电影《战狼》中,因为有了这句话,票房都稳了不少。

其实这句话最早出自西汉陈汤上奏汉元帝的奏疏,原句为“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四年级历史人物文章有哪些 - 华夏历史


即“应该把砍下来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以便让他们知道,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要杀掉他们”。

陈汤是西汉时期的重要将领,曾经担任西域副校尉,据《汉书》记载,陈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

汉元帝时期,恰逢匈奴五王争位,郅支单于以武力欺压西域乌孙康居等国,强迫各国年年上供,西域各国苦不堪言。

公元前36年,在了解了郅支单于的各种情报之后,汉帝国出兵西域,讨伐郅支单于。

陈汤与甘延寿率领汉军与匈奴郅支单于的军队大战于乌孙,康居等地,最终将郅支单于彻底击败,郅支单于也在汉军攻破康居国后因受重伤而亡。

至此,汉帝国所辖西域各国陷入稳定与和平之中。
约公元前6年,陈汤去世,王莽掌权之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

(这句话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的上书:“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原文是这样的:“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 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 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 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西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

电影《战狼2》对这句话略加改动,同样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那种气势!在看腻了好莱坞拯救地球拯救苍生后,终于,我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英雄”,我们中国人也能够以保护者的姿态站在银幕的中心,这是实力和自信的表现。事实上,无论是《湄公河行动》还是《战狼2》,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铁血英雄,虽然他们是虚构的人物,但他们来源于现实,更来自我们中国人抵御外敌和自强不息的心!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雄壮的口号出自西汉陈汤,陈汤能力出众,手腕过人,煽动性也强。

但是当年他得胜归来之后,朝廷里很多人都说要治他的罪,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说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了。

咱们先来看陈汤这一仗是怎么打的,这一仗是西域都护府二把手陈汤带着西域都护府3000汉兵加西域其他番邦拼凑出来的人,总兵力4万多,攻打现今在哈萨克建城的北匈奴郅支单于,郅支单于手底下也就是3000多人。

其实陈汤这4万大军看着人多势众,说白了也是乌合之众,更危险的是郅支单于那也有盟友,就是西域的康居国。也出兵在旁边观望着呢。如果这一仗不能速战速决,西域联军一看你这汉军,战斗力也不咋地。很有可能被匈奴带人反击,陈汤带的汉军搞不好就要全军覆灭,陈汤自己也深知,上来就攻城,也不搞围困了。

单于建的是中间一座土城外面还有两层木头城墙。汉军这边长途奔袭,也不可能有什么工程器械。两军是在城墙内外对射厮杀,都是损失惨重,一直打到天黑,汉军这边想用柴火点燃木城墙。别看它是木头的,想点着也是不容易的,城里的匈奴兵也不断地放箭干扰,到天亮的时候四面火起,木城墙终于被点燃,郅支单于与陈汤死拼到底直至战死。

这一仗,汉军杀敌1500人,俘获1000多人,陈汤带着郅支单于的首级班师回朝,向皇上请奏"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按理说这一仗不是打得很好吗?大汉打匈奴最怕的就是长途远征花钱多,这一次陈汤是利用西域小国的联军,花小钱办大事,为什么朝廷里面很多人还要治他的罪的。

因为他打这一仗的程序上有大问题。刚才不是说陈汤是西域都府府的二把手吗,那还有个一把手呢,一把手叫甘延寿,当时陈汤跟甘延寿说这个郅支单于啊是个枭雄,匈奴在西域一向又有影响,如果让他在这里做大了过个几年恐怕就难以收拾,应该趁他羽翼未丰把他给做了,甘延寿一听也很同意,就要向朝廷请奏,但问题就来了,陈汤拦着他:”说朝廷这帮人啊,做不了什么大事儿,如果请示肯定不批准,咱们先斩后奏,就这么干了。”这种事谁敢干呢?甘延寿当时就不同意,但是陈涛呢,确实很有本事,他是那种能架空上级的二把手,又赶上这甘延寿生病卧床,陈汤就假称有皇上旨意,要讨伐匈奴,把西域都护府这些汉军都动员起来了,又让西域小国跟匈奴有过节的出兵组成联军。等甘延寿病好出来一看,这还要得,他就要阻止陈涛,结果陈汤手按着宝剑,现在弟兄们都已经准备好了,你老小子难道还要坏事吗?甘延寿被逼无奈,跟着陈汤一起出征。

你觉得这事儿干得怎么样呢?肯定有人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陈汤没毛病。但是首先呢,这一次并不是什么千载难逢的战机,过了这村没这店儿了,而且更重要的这个时候,大汉和北匈奴根本就不是战争状态。由于北匈奴打不过南匈奴,才从北面一路往西跑,最后身边只剩下了几千人,在西域筑起了一座简单的城。北匈奴跟大汉表面上称臣,其实一直都是虚头巴脑的,还杀过一个大汉的使者,陈汤的犯强悍者说的也是这个。可是朝廷毕竟没有认定,因为这个事就非打不可,陈汤这个先斩后奏,性质上当然就很严重了。而且按当时的情况,你真的把这事报了朝朝廷,朝廷也未必不批,如果你要认定朝廷一定不会批准,那你就更不能打了。

那陈汤为什么要这么干呢?其实陈涛就是一个典型的李云龙式人物,这种事儿他一生干过好多次。陈汤得贵人赏识,把他推举为孝廉,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出事了,他爸没了。按规矩他就应该回去守孝,那这次当官的机会不就错过了吗?结果他就想把这事儿瞒下来,结果还是被查出来了,这在当时从哪说都是个大事儿啊?汉朝是以孝治天下,你这么干本身就是重罪,且还是欺君罔上,西汉后期吏治不严好不容易想办法免死了。过了几年陈汤还是在朝廷当官了,但是陈汤因为有污点,他想靠正规途径一步步往上爬,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主动要求去西域都护府,这就是想立军功,所以他求战心切。

现在想如果他打匈奴这件事儿,事先上报朝廷,就会有这么3个结果。

1、是朝廷批准了,还让陈汤指挥,这是最理想的。

2、就是虽然上面也批准了,朝廷派出兵打这一仗,按说这也更合理,但是这样呢,肯定是朝廷派人做主将。陈汤就没有指挥权了,也就没大功了。

3、就是朝廷根本不批准,那你这个时候再打,可就是公然抗旨了。所以还不如先斩后奏,富贵险中求。

这样朝廷就很难办了,多数人的意见就给一些奖赏,不要封侯了,也很有道理啊,你要开了这个口子以后,边疆的那些使臣将领,不都会自作主张冒险征战吗?当然还有人认为陈汤这么干,那是不能姑息的,还是应该治他的罪,但是这个时候啊,汉元帝站出来给陈汤说话了。按理说出了这种事皇帝不是应该最反感吗?因为汉元帝呀,太想证明自己了。汉元帝是一个西汉承上启下的皇帝,上面的不是大帝就是小帝,从元帝开始那是一代不如一代啊,王莽就要出来篡汉了。尤其是元帝被认为软弱无能又无所作为,那皇上就需要一场胜利的战争来证明自己了。

皇上既然表态了,陈汤的狡诈之罪自然就免了,还被封了侯。

陈汤虽然是个西汉和平时期的武将,但他能搞事情,也有本事,也算是西汉最后一个名将。

不管怎么说陈汤的这句话不但在当年火了,在当下也很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四年级历史人物文章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四年级历史人物文章有哪些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四年级历史人物文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