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三晋指哪些地方

广义的三晋应该指的是赵魏韩三国分晋,按照后来赵魏韩最大版图,应该包括山西全部,内蒙一部,河北一部,河南大部,陕西一部。狭义的三晋就只是山西省。方言都是北方官话。

今天的山西省境的西、南、东三面与邻省有天然的分界,西面隔奔流在晋陕大峡谷中的黄河与陕西相望,南面以黄河、中条山与河南为界,东面以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为界,北面则以人工修建的长城与内蒙古为邻。山西省东有太行山脉,西为吕梁山脉,中部从西北向东南分布着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

山西三晋指哪些地方 - 华夏历史

山西省的得名,是因其位于太行山以西。而在古代,作为地区名的“山西”,最初并不指今山西省地区。从文献记载来看,战国至西汉,人们是以崤山(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或华山(今陕西省华县东)为界来区分山东、山西地区的,当时的“山西”,是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主要是指以秦都咸阳、汉都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为中心的地区;当时的“山东”,主要指函谷关以东的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山西地区),有时也泛指战国时期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到了东汉,开始以太行山为界划分山东、山西。

这种变化,是与国都的位置相关联的,西周、秦、西汉的国都皆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华山或崤山以东的平原地区便是山东;东汉的国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故以其北面的太行山脉作为地理坐标,以划分山东、山西。后来地区的界线日益准确,便以“山西河东”来指今山西地区,如隋末李渊曾任“山西河东黜陟讨捕大使”。到了元代,便设置了行政区“河东山西道”,明代初称“山西行中书省”,简称山西省,后改称“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清代称山西省,今沿不改。山西地区在历史上还曾被称为“山右”,谓其在太行山右侧(古人是从北往南看,与现在地理方位观不同);又被称作“河东”(主要指晋南地区),是因为它位于晋陕交界之黄河以东的缘故。 

山西地区在历史上又被称作“晋”、“三晋”,这是由春秋时期位于这里的晋国和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而得名。西周王朝刚建立的时候,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将周天子的兄弟子侄和一些异姓姻亲分封到各地,建立了许多诸侯国。分封到今山西地区的,是周武王的少子、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因其所封之地属古唐国,故叔虞的封国最初称“唐”,他的儿子继位后,改称晋国。晋国在西周时代是一个重要的诸侯国,但是疆域并不很大。春秋时期,晋国日渐强大,一再成为霸主,据有今山西省中部、南部,河北省西南部,河南省西北小部和陕西省一部。春秋末年,晋国六个卿大夫的势力强大起来,晋国国君的权势衰弱,最后由其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建立了韩国、赵国、魏国,成为战国时期三个强盛的诸侯国,即所谓“三晋”。三晋的疆域最大的时候,除了占有今山西省的全部之外,还据有今河北省的大部、河南省的大部、陕西省的东部、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的部分地区。由于唐国始封时的国都唐,改称晋国后历迁之国都翼、曲沃、绛、新田,都在山西地区。三晋(韩、赵、魏三国)是由晋国分裂而成的,它们所辖的区域,只有山西省是全部据有,因此后世也就用“晋”、“三晋”来代指山西地区。

三晋为山西省之别称。而“三晋”之称,源自“三家分晋”。

春秋末战国初,晋国公室式微,知氏(智氏)、范氏、中行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家卿大夫共执国政。前458年,晋知、韩、赵、魏四卿灭范氏、中行氏,共分其地为邑。前453年,韩、赵、魏三氏复共灭知氏,尽分其地。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势成。

晋幽公时,公室仅保有绛(晋都,今山西曲沃县西北)与曲沃(晋别都,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余皆归三家,晋侯反朝于三家之君,沦为附庸。

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册命赵籍、韩虔、魏斯列为诸侯,形成赵国、魏国、韩国三个诸侯国。后世遂称晋地为“三晋”。

山西省简称晋,别称山右、河东、三晋,位于黄土高原东端太行山与黄河中游峡谷间,因地处太行山以西而得名。

全省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人口3501万,现辖11地级市、11县级市、81县、25市辖区,省会太原市。

山西历史悠久,曾为上古尧舜禹所都之地。相传“尧都平阳”、“舜都蒲阪”、“禹都安邑”,均在省境内。

夏朝时为冀州之地;商代有唐、缶、虞、黎等方国。西周成王(周武王子)灭唐国,封其弟叔虞于唐地(今山西翼城县西唐城村;一说今太原市北)。唐叔虞之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故改封国号为“晋”,称晋侯。“晋”之称始此。

春秋为晋国之地;战国为韩、赵、魏三国之地。秦置太原、河东、上党、雁门、代五郡;汉为并州。唐为河东道;宋为河东路;辽属西京道。

山西设省始于元朝的中书省。元建都大都(今北京市),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属中书省,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之始。

(太原古城)

明初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1376年改称山西承宣布政使司,领大同、太原、汾州、潞安、平阳五府三州。

清代正式设山西省,辖9府、16州、108县。民国于省下设3道,辖105县;1927年废道制,由省直辖县。

1949年9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于太原市成立,辖忻县、兴县、榆次、汾阳、长治、运城等专区。其后省内行政区划多变。至2004年行政区划始成今状。

东部是以恒山、五台山、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为主体的山地和山间盆地区;西部是以吕梁山为主体的山地和吕梁山西麓黄土高原区;中部有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等盆地。黄河、汾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清漳河、涑水河、昕水河流经境内。解池又称盐池,为本省最大湖泊。

山西省属中温带-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350~700毫米。

农业主产小麦、玉米、高粱、花生、棉花、大豆、莜麦、薯类、油料作物等。晋南是主要的麦、棉产区,晋西北有畜牧业。

矿产资源相当丰富,煤、铁、铜、铝土储藏量居国内前列。

山西煤炭已探明储量2349亿吨,占中国煤炭已探明储量的1/5以上,储量大、分布广、煤质好、煤种全、埋藏浅、煤层稳定。全省含煤面积6.18万平方千米;现有大同、阳泉、太原西山、晋城等煤矿,原煤产量约占全国的1/4,煤炭出口创汇占全省出口创汇总额的3/5。铁矿已探明储量近30亿吨,占中国第四位,故山西有“煤铁之乡”之称。此外还有耐火粘土、石灰石、石膏等。山西是世界最大的镁生产基地之一。

山西是中国著名的能源化工基地,有煤炭、冶金、机械、重化工、电力、纺织、建材、电子、酿造、食品等工业。太原是我国著名的合金钢、重型机械和煤化工基地。

山西省已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航空为辅的交通运输网络。境内有石太、同蒲、京原、大秦等铁路干线,石家庄至太原的铁路客运专线已经开通;有京昆、二广、青银等高速公路过境;108、109、207、307等国道纵横交错。以太原武宿机场为中心,还有大同、长治、运城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航线。

山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的称誉。名胜古迹有五台山、恒山、黄河壶口瀑布、北武当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和五台山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物还有太原晋祠、永济五老峰、应县木塔、芮城永乐宫等。

山西特产有平遥牛肉、沁州黄小米、稷山和运城等地的枣、清徐葡萄、原平梨、长治党参等。传统名产有杏花村汾酒和竹叶青酒、清徐陈醋、闻喜煮饼、并州刀剪、中成药等。

(平遥古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西翼城春节的习俗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西翼城春节的习俗有哪些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山西三晋指哪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