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垓下之战,项羽被汉军包围,汉军四面唱起楚歌,项羽以为楚国已灭,陷入绝望。后突围至乌江,自刎身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身处逆境时,不要轻言放弃,即使四面楚歌,也要奋力一搏。否则,就会像项羽一样,陷入绝望,最终走向灭亡。
四面楚歌的寓言故事
四面楚歌不是寓言故事,是历史故事,讲的是楚汉战争时,项羽的军队住在垓下,被层层包围,兵少粮尽,夜间听到敌军到处在唱楚地的民歌,不禁哀叹“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见于《史记·项羽本纪》)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寓言故事: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因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一步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四面楚歌的故事概括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项羽说:“不能在此四面楚歌之地等死啊!”便立刻骑上马,率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向南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现项羽跑了,刘邦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羽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不久,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羽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又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天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四面楚歌有什么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四面楚歌有什么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