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寒食节与哪位古人有关吗,简单讲述一下他的故事吧
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介子推是晋文公的追随者。在晋文公奔波在外的十九年,介子推始终不离不弃。在饥饿交迫的时候介子推甚至把自己身上的肉割舍给不知情的晋文公吃。后来历经磨难晋公子重耳回晋国继承王位,励精图治的晋文公成为春秋第二个霸主。
晋文公为了感谢介子推的救命之恩,要对他加官晋爵,可不图名利的介子推背着自己的老母亲躲到了绵山。
最后有人给晋文公出主意让他焚山逼出介子推,介子推为了表明自己不为功名利禄的决心伊然同自己的老母亲双双烧死在绵山。
晋文公为了感念介子推忠臣之志,下令修庙记念,四季朝拜。
在介子推死的那一天禁火寒食,这就是寒食节的出处。
寒食节:节令名。传说春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曾从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国外。文公回国后赏赐从臣属,他未得赏,因与其母隐居绵上(今山西介休县)山中。文公为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他坚持不出,母子均被烧死。于是晋文公规定要在每年的这一天禁止以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以清明前一天〈或二天)为寒食节,断火冷食三天。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史记.晋世家》。
寒食节与春秋五霸的晋文公重耳有直接的关系。
晋文公的父亲叫晋献公,因晋献公宠爱郦姬,郦姬想子凭母贵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计杀害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躲避被杀的命运,于是,便走上了逃亡之路。
重耳在逃亡之时,带了一帮随从亲信,其中有一位叫介子推的随从,对重耳始终不离不弃,中途有很多随从亲信,对重耳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前途命运十分担忧,大部分都不辞而别,剩余的随从越来越少。
一日,重耳带着仅有的几个随从,逃难来到了荒郊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公子重耳,既困又累饿昏过去,随从们都无计可施,介子推看到主公挨饿受难,内心十分难过,他避过众人,拨剑忍痛从自已的大腿上割下一块生肉,就地取材,捡柴生火炖了一碗人肉汤,亲自端到重耳面前,献于主公重耳充饥。
重自吃了介子推的人肉汤后,精神为之一振,他当着随从人员的面说,等我登上九五之尊,绝不忘介子推割肉救主的救命之恩。
不久,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于六十二岁之际,终于登上晋国的皇位。他大赏有功之臣,却唯独忘了介子推的救命之恩,于是有群臣提及此事,晋文公后悔莫及,正要封赏介子推,可介子推己经隐退归乡瞻养母亲。
于是,晋文公重耳,便率领文武百官,浩浩荡荡来到介子推故里,寻找介子推,可介子推早已隐居深山老林之中,始终不见踪影,晋文公派御林军多处打探也无功而返。
于是,有谋士建义晋文公放火烧山,只留一个出口,也许介子推看到满山起火,便会走出大山,谁知大火烧了三
一天一夜,还是没有见到介子推的踪影,晋文公再次派人进山打探,可事与原违,谁也没有想到,介子推背着自己的母亲,却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之下。
晋文公捶胸顿足,对天长哭不起,没想到自己的一片诚心,却置于自已的恩人介子推于死地。
于是,晋文公率文武百官举行隆重的礼仪,在那棵大柳树下厚葬了介子推母子。
三日后,晋文公班师回朝,因心中放不下介子推的恩情,于是,率文武群臣再到介子推墓前祭拜一凡 ,谁知,被烧焦的那棵柳树,却奇迹般发出了新芽。
晋文公感知介子推在天有灵,并下令举国上下祭拜介子推这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前一天定为寒食节,无论王公贵族,贫民百姓,都不许生火做饭,警示后人悲剧不再重演,恩人永活人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搜索一凡的世界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搜索一凡的世界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