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边屯的历史大事件有哪些

大明边屯大事记(不完全统计)

一、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土司普旦连阿资马反,兵部副郎李文明随沐英征,讨平任普安卫中左所掌印千户

二、永乐二年(1404),李文明嫡长男应袭舍人李镇袭职,因平夷人乱移驻鲁屯。

三、永乐十六年(1418),州人沉勖始纂《普安州志》

四、正统十三年(1448),普安、安南等卫随征麓川,官卒战殁无算。

五、成化十八年(1482),锦衣卫千户李国忠督采皇木,修城隍庙且撰文勒石。

六、弘治十二年(1499),普安州土妇米鲁反,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王轼率兵十二万讨平。

七、嘉靖二十二年(1543),邑人张鹤年出任福建寿宁知县,抗击倭寇。

八、万历五年(1577),邵元哲任淮安知府,逢大水吴承恩《西游记》手稿险失,元哲派人救之。

九、万历二十五年(1597),原安南卫总兵邓子龙奉命赴朝鲜抗击丰臣秀吉

十、崇祯二年(1629),安普监军副使朱家民昔御水西乱筑城拱卫,圣旨赐名“定边”

十一、永历六年(1652),桂番朱由榔迁都安龙,李自芳接掌普安卫中左所掌印千户。

十二、康熙二十六年(1687),裁汰卫所设南笼府,盖以安南、安笼二所之名以冠之。

十三、嘉庆二年(1797),仲女渠魁王囊仙自封仙姑,拥十万众起兵,勒保平之,嘉庆赐名兴义府且增设兴义县。

十四、嘉庆九年(1804),乡人李明心任淡水同知,因擒获越南海匪黄胜长,救民无算,擢升台湾道台。

十五、道光十七年(1837),兴义知府张瑛倡建半山亭竣工,其子张之洞即席作《半山亭记》,震惊四座,齐称“神童”。

十六、民国元年(1911),郡人王宪章被推举为武昌首义副总指挥,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

十七、民国三十四年(1945),邑人何应钦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

大明边屯缘起于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秦朝起便有文明存在,时为古夜郎国的领地,后经汉朝等各朝代的发展,逐渐形成苗系民族为核心的文明热土。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令傅友德、蓝玉、沐英等率兵征云南。平定后,明廷以“虽有云南,亦难守也”的原因,决定将20万部队永驻贵州,设卫所。历史上这一事件被称为“调北征南”。该事件也成为大明边屯的历史开端,此后600余年,在此处逐渐形成以军屯、民屯、商屯为核心的多民族汇聚的融合区域,流传着无数脍炙人口的佳话。

洪武十四年(1381年),全国渐趋一统,只有云南还有残元势力在顽强抵抗。于是明太祖朱元璋便令傅友德、蓝玉、沐英等率兵征云贵。

  平定之后,如何保持云贵地区的长期稳定,成为了朱元璋最担心的问题,在他看来,历朝西南变乱,便是没有固定的势力可以长期震慑、压制当地各路豪强,而贵州又是控制云南地区的关键。于是朱元璋便决定将20万部队永驻云贵,设卫所,巩固中央在云贵地区的有效统治。

  然而云贵僻在遐荒,山高路险,如何供养驻地大军成为一个巨大的财政难题。朱元璋深谙“备边在足兵,足兵在屯田”之道,便下令就地军屯,使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田,自给自足。

  同时朱元璋为了巩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不蹈唐宋之旧辙,将其彻底纳入中央政权的版图中,从中原、湖广、江南等多地引入百万平民入滇黔垦殖,成为民屯,是为“调北填南”。以前朝所未有之力度开发云贵,不使其孤悬于中央政府之外。


大明边屯的历史大事件有哪些 - 华夏历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440年世界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440年世界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大明边屯的历史大事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