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无数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原的历史长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位河南历史人物,带您领略他们的卓越风采。

黄帝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氏,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也是中国古代五帝之首,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的故里在河南新郑,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许由

许由,字仲武,是上古时代一位高洁之士,相传他曾隐居于箕山之下,农耕而食,尧帝听说许由贤德,便想把天下让给他,许由却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羞辱,于是便到颍水边去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许由死后,葬于箕山之巅,箕山也因此成为了“许由隐居地”。

商鞅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他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

吕不韦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吕不韦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庄襄王死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韩非

韩非,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郑州)人,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列子

列子,名御寇,亦作圄寇、圉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 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约 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岳飞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 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 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 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 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 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 年 1 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玄奘

玄奘,本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区)人,其先颍川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 150 粒、佛像 7 尊、经论 657 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 75 部、1335 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 110 个国家及传闻的 28 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袁世凯

袁世凯,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半岛,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 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 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 年 12 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原定于 1916 年 1 月 1 日举行登基大典,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3 月 22 日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 83 天皇帝之后宣布撤销帝制,1916 年 6 月 6 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河南历史人物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原的历史长河,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不仅是河南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让我们铭记这些历史人物,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河南历史人物 照亮中原的璀璨群星